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
聞停歲仗軫皇情,應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氣從歌里發,無明心向酒中生。
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
從來妄動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注釋】
淮寇:指淮西吳元濟叛亂。
歲仗:每年元日朝會時所用的儀仗。
軫:悲痛,憂慮。
不分:同“不忿”,不憤、不平。
無明:佛教語,意思是愚癡心。
請長纓:用西漢終軍請纓出使南越故事。
【評析】
一方面“百無一用是書生”(黃景仁《雜感》);一方面“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抒懷》)。戰亂頻仍,以致歲仗都要暫停,激起書生的一腔憤慨和熱血,卻只能在詩文中傾訴,在酒杯中消磨。偶發癡狂,想要自請長纓,奮戰沙場,但這不過是輕率妄動罷了,詩人自知成不了大事。最后兩句陡轉,看似自我嘲笑,但細究起來,卻有著另外一番面貌:長達三年之久的淮寇未平,正需有志之士平復;文人卻多不能施展抱負,拯救國民,只能沉醉詩酒,心念神動。兩相對比,詩人對當政者的不滿與憤慨不言而喻。
上一篇:白居易《東城桂三首》詩詞注釋與評析
下一篇: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詩詞注釋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