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吉
韓元吉(1118~1187),字無咎,號南澗,祖籍一說是河南開封,一說是河南許昌,南渡后居江西上饒。曾任禮部尚書,為官清正,有功績。好交游,且與當世著名文人陸游、辛棄疾等人往來頻繁,并常互贈佳作。詞風豪放,近于辛棄疾。黃升贊其“文獻、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詞人主張抗金,并在多首詞作中對此有所表達;此外,也常發“廉頗老矣”的慨嘆。卒于淳熙十四年(1187),享年七十。今有《南澗詩余》一卷存世。
好事近
汴京賜宴,聞教坊樂,有感。
【原文】
凝碧舊池頭 ① ,一聽管弦凄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
杏花無處避春愁,也傍野煙發。惟有御溝聲斷,似知人嗚咽。
【注釋】
①凝碧舊池頭:凝碧池為唐代洛陽禁苑中的一個水池。關于凝碧池,《明皇雜錄》中曾載,天寶末年,叛臣安祿山率軍占領洛陽城后,大宴于凝碧池,并強迫梨園弟子為其奏樂。眾弟子因思念玄宗皆黯然淚下,其中有一名叫雷海青的樂工將樂器擲于地上,并面西痛哭。安祿山大怒,下令將其拖入試馬殿肢解。當時被安祿山拘禁于菩提寺中的王維聞聽此事,吟詩一首,其中即有“秋槐落葉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一句。
【譯文】
在舊日的宮廷池苑,一聽到彈奏管弦我就深感難受。樂曲中包含多少梨園遺音,讓我這白發人不堪回首。
杏花無處躲避災難愁苦,只好開在野外荒郊。惟有御溝水淙淙流淌時斷時續,好像知道我正在哀愁。
【鑒賞】
這是一首抒情詞作。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十二月,時任禮部尚書的詞人受朝廷委派,前去金朝恭賀次年的萬春節(三月一日)。金人于汴梁城設宴款待,席間有弦樂相伴。詞人聞樂有感而發,于宴后作此詞。
上片起句交代背景,寫在汴梁金朝宮苑中聽到宋朝舊樂。“凝碧舊池頭”一句暗用典故,“凄切”二字明白道出詞人當時的感受。身為宋朝使者,在宋朝舊地聞聽宋朝舊樂,這一切曾經是多么熟悉,今日又是多么陌生。昔日山河依舊,今日江山易主,這種充滿諷刺的情景令詞人情何以堪?因而在凄切之余不禁感嘆,“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發”。
下片進一步抒發悲傷之情。“杏花”是詞人自擬,“野煙”則暗指金朝君主。杏花總是在刺骨的寒風中凄涼地綻放,正如詞人此刻因為宋朝使者身份,而不得不忍辱負重,趕赴金朝,為宋朝之敵——金人恭賀節日,并在金人宴會上“欣賞”這傷感的樂曲。同時“杏花”也暗指那些身處金地,在宴會上演奏樂曲的梨園弟子。結尾處,詞人以擬人手法,寫出心中的愁苦,這御溝之水在詞人聽來,恰似自己心中的嗚咽之聲,凄涼悲哀。
這首詞字里行間透露著濃濃的傷感和悲情。詞人巧妙地化用凝碧池的典故,寫出今日“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手法高超,情感真摯。
【宋詞地圖】
汴京:今河南開封,古名有“汴州”、“東京”、“大梁”等。五代時的梁、晉、漢、周以及北宋都曾在此建都。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