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柳亞子《次韻和樸安即以為別(二首)》詩詞原文與賞析

來源: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09-04 14:28:46

次韻和樸安即以為別(二首)

蕭蕭易水[1]白衣歌,欲去還遲可奈何?

早辦安心殉鋒鏑[2],稍憐古井起瀾波。

收京夢里精魂熱,[3]野史亭邊退筆[4]多。

尚有揮戈[5]回日愿,重來[6]收拾舊山河。

故人鄭重贈驪歌,[7]刻骨相思意若何?

卅載交情期短劍[8],千秋心事托微波[9]

羨君病廢[10]才偏健,憐我詩魔淚更多。

握手樓頭期不遠,澄清休擬到黃河。[11]

題解

柳亞子平生篤于友情,交游廣闊,視金樽對酒為人生一大快事,故而筆下不乏互通聲氣的贈答之章。但柳氏一向反對封建社會將舊體詩“作為羔羊,濫于投贈”的流弊,因此,他所創(chuàng)作的大量贈答詩所體現(xiàn)的并非小我之私情,而是與“大我”相通的深邃、圣潔的友情。可以說,柳氏一生皆受惠于這種友情,并從中找到了自己喜愛和熟悉的題材。僅從此詩來看,寓清麗于挺拔之中,對友人的刻骨思念與經(jīng)國的知性議論,構(gòu)成了和諧的詩意張力。流貫全篇的那種煦煦然、藹藹然、娓娓然的調(diào)子,平添了一種溫馨親和的韻致。又,由于這類“贈答詩”大多任興而發(fā),信手拈出,往往更容易使詩人的喜怒哀樂得以充分展示;或者說,更容易多側(cè)面、立體化地袒示詩人的“全人”。攬讀之下,不能不使人深感柳氏才華之倜儻,膽氣之豪邁,文思之沛旺,藻采之富贍,功力之控縱裕如。

注釋

[1]易水:典出《戰(zhàn)國策·燕策》和《史記·刺客列傳》。戰(zhàn)國末年,衛(wèi)國人荊軻被燕太子丹尊為上卿。太子丹派他去行刺秦王。赴秦時,太子丹與賓客白衣白冠相送荊軻于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筑,荊軻和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fù)還!”

[2]鋒鏑:泛指兵器。鋒,刀口;鏑,箭頭。

[3]收京句:《舊唐書·郭子儀傳》:“九月從元帥廣平王率蕃漢之師十五萬進收長安。回紇遣葉護太子領(lǐng)四千騎助國討賊……回紇以奇兵出賊陣之后夾攻之,賊軍大潰……翌日,廣平王入京師,老幼百萬夾道歡叫。”

[4]野史亭:又名青來軒,創(chuàng)建于元代,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修,東西寬144米,南北長171.7米,占地面積2.47萬平方米。亭高12米,底座2米,匾額“野史亭”三字為徐繼畬所書,亭內(nèi)正壁有元好問畫像石刻,左右各錄其生前墨跡。亭北建大廳三間,號“春來軒”,壁間嵌有元明清以來名人詩文石刻。大廳兩側(cè)各建屋宇4間,可供憑吊者棲止。退筆:用舊的筆;禿筆。宋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之一:“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金雷淵《洮石硯》詩:“退筆成丘竟何益,乘時直欲礪吳鉤。”按:此句詩人自注云:“時有輯南明史之意。”

[5]揮戈:語本《淮南子·覽冥訓(xùn)》:“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6]重來:用岳飛《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句。

[7]故人句:先秦時代有一首逸詩(即除《詩經(jīng)》305篇以外的先秦詩歌)名為《驪駒》,為古代客人離別時所唱的歌。驪歌即指代《驪駒》,后被人們用以泛指有關(guān)離別的詩歌或歌曲,如李白的詩《灞陵行送別》中寫有“正當(dāng)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

[8]期短劍:暗用“季札掛劍”之典故。《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吳國公子,封于延陵,故又稱延陵季子——注者)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維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背)吾心哉!'”又,《古詩源》卷一《徐人歌》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后遂用“延陵許劍”表示朋友間的誠信與忠義。黃庭堅《李潦州挽詞》:“掛劍自知吾已許,脫驂不為涕無從。”

[9]微波:語本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無良媒以接懽兮,托微波而通辭。”南社詩人高旭《贈沈孝則》詩:“惆悵佳人留片影,愿將心事托微波。”

[10]病廢:1939年4月,胡樸安忽發(fā)腦溢血,后致半身不遂。初頗抑郁,后以易、禪之理自靜心,謂:“譬如被判無期徒刑,不作出獄之想,獄中生活,亦頗自適。”才偏健:謂胡樸安刻“病廢”后猶著述不已。

[11]澄清句:《左傳·襄公八年》:“《周詩》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品詩文網(wǎng)
導(dǎo)航:品詩文網(wǎng) > 詩集 > 柳亞子 > 當(dāng)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