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介甫①
【原文】
翰林風月三千首②,吏部文章二百年③。
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試拂弦④。
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樽酒盍留連⑤。
【注釋】
①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②翰林:李白曾官居翰林學士,此借指李白。風月:清風明月,也指風情。
③吏部:韓愈曾做吏部侍郎,此借指韓愈(一說謝朓)。
④綠綺(lǜ qǐ):傳聞漢代司馬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司馬相如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此琴名噪一時。后來,“綠綺”就成了古琴的別稱。
⑤樽:酒樽。盍(hé):何,何不,怎么。一作“曷”。
【譯文】
李白的詩寫盡風花雪月,如清風明月般流傳至今不少于三千首,韓愈的文章卓爾不群,流傳后世已有二百多年。
我雖然老了,仍不忘自我憐惜,但是壯志雄心還在,以你現在像李白、韓愈的才華,后來的人誰能與您一爭高低?
豪門貴族,終日只知貪圖享樂于歌舞宴飲,很少像你這樣爭取更新態勢、關心國家命運,綠綺古琴沒有了司馬相如的精彩演繹,就會落滿塵埃,而你卻能嘗試古法精于拂琴。
很早就聽說介甫您德才兼備的大名,時常怨恨我們沒有機會相識,如今我們在此相聚,何不留下來舉起酒杯,開懷暢飲、促膝長談。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1056年。北宋初期,文壇領袖歐陽修心胸寬廣,愛惜人才,栽培并提攜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在曾鞏的屢次舉薦下,歐陽修結識了王安石,并對其文學造詣、道德品質以及政治才干都加以高度贊許,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首詩便是對王安石的贊賞之作。
詩中開篇“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表面是在贊頌李白和韓愈,實際上歐陽修把王安石比作唐代李白、韓愈(一說謝朓),足見他對王安石才華的肯定;頷聯又以自己老邁心不老,與王安石這樣的青年才俊相比,高度贊美他是后起之秀,表露出自己愛惜傾慕其才華之心;頸聯巧用歷史典故,贊揚王安石不隨波逐流,追求古道新法;尾聯吐露出自己相見恨晚之情,希望能夠長久相見、把酒言歡。
全詩風格獨特,一氣流轉,感情真摯,格調清麗,讀來韻味綿長。
上一篇:歐陽修《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