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別
【原文】
山中相送罷①,日暮掩柴扉②。
春草明年綠③,王孫歸不歸④。
【注釋】
①罷:結束。
②柴扉:柴門。
③明年:一作“年年”。
④王孫:泛指貴族子弟,也用于尊稱他人。
【譯文】
在山林中送朋友離去,夕陽下關上居所柴門。春日的芳草明年仍然碧綠,分別后朋友是否重來這里?
【賞析】
這首小詩開頭的“山中”寫出了“相送”的環境,而“罷”表明詩人已經送別了朋友。第二句中“日暮”點出“相送罷”的時間,“掩柴扉”則表明詩人居住在山中,而送別的朋友是進山探訪。前兩句中雖然沒有出現關于詩人與朋友交流的描寫,但頭尾的“山中”“柴扉”四個字已經暗示出詩人不合流俗的志趣,可以推測詩人的朋友自然亦非俗人。
第三、四句化用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典故。之所以說是“化用”,一是因為《招隱士》中說“不歸”,而詩中則換為問句形式的“歸不歸”;再者原典“春草生兮萋萋”是實寫,而詩中“春草明年綠”則是想象之辭。從章法來看,第三句中的“明年”暗合第一句中的“罷”字之意,而第四句中的“歸不歸”之問則照應“相送”。至于“春草”,顯然扣合“山中”的情境。“王孫”則襯托“柴扉”,表明詩人雖然不混跡流俗,卻珍視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時也從側面寫出詩人對自身品行的肯定與驕傲。
這首詩傳達的情緒,集中表現在后兩句中。“春草明年綠”雖然是詩人的想象,但也是一種以肯定的語氣表述出的想象。而“王孫歸不歸”則寫出了詩人游移不定的想法,大概詩人考慮到自己和朋友志趣相投,于是感到明年朋友一定會再來探望;但他或許也在擔心,正如“王孫”未必有閑暇記得與隱居山林之人的約定,朋友是否也會因事務煩擾而無法重到山中訪友呢?這首詩中或許蘊含了一些詩人與朋友離別的惆悵,但總體情緒并非孤獨壓抑的,而是在思念朋友的深情厚意中附帶著對重逢的期許,這也許就是所謂的“溫柔敦厚”吧。
上一篇:王維《山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山居即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