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①
【題解】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辛棄疾由江西安撫使改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但隨即又因被他人彈劾而丟了官職,因此不得不回到上饒所建的帶湖新居過退隱生活。因此,在閑居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贊美帶湖風光以及村居生活的詞作,這便是其中一首。本詞上片描寫了游賞閑情、飲酒食肉、怡然自得的鄉村生活,烘托了鄰里之間靜謐和諧的氣氛;下片描繪了一個情趣盎然的生活狀態,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更加突出了濃郁的閑適生活。通篇語言平實易懂,絲毫沒有雕琢痕跡,娓娓道來之中,將愉悅的生活氣息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
【原文】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②。拄杖東家分社肉③,白酒床頭初熟④。
西風梨棗山園⑤,兒童偷把長竿⑥。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⑦。
【注釋】
①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等。為宋詞常用詞牌。山園:稼軒帶湖居第,建于信州附郭靈山門之外。洪邁《稼軒記》有“東岡西阜,北墅南麓”等語,稼軒因亦自稱山園。②足:滿足、知足。③社: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祭祀日和祭禮都叫社?!妒酚洝り愗┫嗍兰摇罚骸袄镏猩?,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笨芍甑缴缛?,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說。④白酒:此指田園自家所釀的酒。床:指糟床,是一種榨酒器具。初熟:指白酒剛剛釀成。⑤西風:指秋風。⑥偷:行動瞞著別人。此指孩子斂聲屏氣、躡手躡腳偷偷撲打梨棗的情態。⑦閑:悠閑。看:觀察,觀看。
【譯文】
山園里有一望無際的松樹竹林,傲然聳立,仿佛要連接到云天之上,我就隱居在這里,從今以后,所有的事都可以放下,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也該知足了。每當到了秋社祭祀的日子,就可以拄著手杖到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一份祭肉,倘若恰逢釀酒糟床里的那甕白酒剛剛釀成,還能相邀暢快淋漓地歡飲一場。
秋風吹遍,山園里的梨和棗子等果實都已經成熟了,這時就會跑來一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子和棗兒。此時不要叫家人去驚動了那些小孩子們,就讓老夫我,在這兒靜靜地觀看他們天真無邪的樣子,也是一種樂趣呢。
上一篇:辛棄疾《清平樂·村居》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題解,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