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1]
【原文】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2],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3],三年從事亞夫營[4]。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釋】
[1]二月二日:《全蜀藝文志》:“成都以二月二日為踏春節。”
[2]花須:花蕊,因花蕊細長如須,所以稱為花須。柳眼:柳葉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稱為柳眼。無賴:有意挑逗人的意思。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長,從而撩起游人的羈愁。
[3]元亮井:陶潛,字元亮。《歸園田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此為詩人以陶潛自比。
[4]亞夫營:這里借指柳仲郢的軍幕。亞夫,即周亞夫,漢代的將軍。他曾屯兵在細柳(在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南)防御匈奴,以軍紀嚴明著稱,后人稱為‘亞夫營”“細柳營”“柳營”。
【譯文】
二月二乘船在江上游覽,春風和煦聽見吹笙的聲音。花蕊細長如須,柳葉的嫩芽如人睡眼,它們生機勃勃,任意生長;紫蝶黃蜂飛舞盤旋情意綿長。在這萬里之外常常思念故鄉,在柳仲郢的軍幕供職已經有三年了。江上的新灘不理解我的心意,浪潮一波接著一波發出凄切的聲音。
【賞析】
此詩為拗體律詩。首聯首句點明春游江上之事。次句描寫春風拂過,聽聞吹笙的愉快與愜意,突出“暖”字。頷聯寫花、柳、蜂、蝶,或自由生長,或情意盎然的熱鬧美好景象,充滿欣賞之意。花紅、柳綠、蜂黃、蝶紫,色彩繽紛,有聲有色,充滿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頸聯一轉,賞春之閑情雅致蕩然無存,徒留游子思歸的無限哀傷。“萬里憶歸”寫距離遙遠,“三年從事”寫時間久遠,時空上難以縮短的距離讓詩人痛苦不堪,最終化為了尾聯對濤聲不解其意,發出凄切之聲的指責,哀婉悠長。
此詩構思巧妙,前句鋪墊了無痕跡,讀至后句方能恍然大悟。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似是純踏春,首聯看似純愜意,然讀至詩末方知詩人乃為排遣思鄉愁緒而來。本為驅愁而賞春,卻因美好春景而更生羈旅鄉愁,頗與“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相類。頷聯“無賴”二字,既有“可愛”義,亦含“有意挑逗”“多詐狡獪”義,詩人兼用兩義,欣賞與離愁自然融合,為頸聯之設伏。春景“暖”之初感受終究無法遣恨,最終流入詩人心中的不過是像極了夜晚風雨凄切之音的滾滾濤聲。
上一篇:李商隱《東還》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