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別業
【原文】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①。
優婁比丘經論學②,傴僂丈人鄉里賢③。
披衣倒屣且相見④,相歡語笑衡門前⑤。
【注釋】
①然:通“燃”,燃燒。
②優婁:釋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語。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為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稱和尚。經論:佛教指三藏中的經藏與論藏。
③傴僂:脊梁彎曲,駝背。可用來形容老年人。丈人:古時對老人的尊稱。
④披衣:將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即沒有完全穿好衣服的樣子。倒屣:倒穿鞋子。《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蔡邕已經聲名顯著,卻十分重視年輕瘦弱的王粲,認為他才華出眾。王粲來拜訪他,他急于迎接,鞋子都沒穿好。披衣、倒屣都是用來形容主人對客人的重視以及急于相見的情態。
⑤衡門:橫木為門。指簡陋的房屋。
【譯文】
有一年的時間沒有到東山來了,如今歸來才剛剛趕上春田播種。雨中的草色可以染綠山居,河流沿岸的桃花紅得似要燃燒起來了。優婁和尚精通佛經的經藏與論藏,彎腰駝背的老人是鄉間出眾的賢人。我急切地披上衣服,倒穿著鞋子就去迎接他們,在簡陋的木門前歡樂地交談起來。
【賞析】
詩歌前半部分突出鄉間的美好景色,后半部分突出別業訪客人品俊雅。詩人居于輞川別業,美好而恬靜的村景盡展于眼前。在與高僧、鄉賢的交流中,詩人的精神需求也得到極大的滿足。
詩歌起句平淡地敘述了詩人歸山種田之事,頷聯描寫村景,而顏色詞特別突出,以草色與桃花,將村景寫入一片燦然的自然色澤之中。“雨中”為綠色增添了朦朧感,“水上”為熱烈的花紅色描上了清幽的背景。“綠堪染”“紅欲然”使得這些濃墨重彩的顏色充滿動感,寫出了春天的生機。因此,絢麗多彩的村景,十分奪目。
相較于頷聯的艷麗色調,頸聯讀來有些干枯,沒有給讀者帶來直接的美感。然而結合生活經驗而論,美好的自然風光并不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自然環境只是居住環境的一個方面,良好的人文環境才能帶來良好的居住體驗。有博學的高僧與德高望重的鄉賢常來做客,詩人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上一篇:王維《贈韋穆十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輞川閑居》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