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支行
【原文】
漢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明光宮①。萬乘親推雙闕下②,千官出餞五陵東③。誓辭甲第金門里,身作長城玉塞中。衛霍才堪一騎將④,朝廷不數貳師功⑤。趙魏燕韓多勁卒,關西俠少何咆勃。報讎只是聞嘗膽⑥,飲酒不曾妨刮骨⑦。畫戟雕戈白日寒,連旗大旆黃塵沒⑧。疊鼓遙翻瀚海波,鳴笳亂動天山月。麒麟錦帶佩吳鉤⑨,颯沓青驪躍紫騮⑩。拔劍已斷天驕臂?,歸鞍共飲月支頭?。漢兵大呼一當百,虜騎相看哭且愁。教戰雖令赴湯火,終知上將先伐謀。
【注釋】
①明光宮:漢宮名。此處泛指宮殿。《三輔黃圖·甘泉宮》:“武帝求仙起明光宮,發燕趙美女二千人充之。”
②萬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親推:帝王親自為出征將帥推車的一種禮節。雙闕: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
③五陵:西漢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園。均在渭水北岸(今陜西咸陽市)附近。
④衛霍: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曾多次征伐匈奴,立下赫赫戰功。騎將:騎兵將領。
⑤貳師:漢貳師將軍李廣利,兩次征伐大宛,一次大敗,一次攻克大宛。
⑥嘗膽:指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事載《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句,通“勾”)吳王俘獲勾踐后先奴役勾踐一段時間,后將勾踐放歸。勾踐歸越后時時不忘報仇:“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⑦刮骨:用刀刮除骨上的藥毒以治創傷。事載《三國志·蜀志·關羽傳》:“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后用為形容精神堅強的典故。
⑧旆(pèi):古代旌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特指鑲在旌旗邊幅的旗飾,引申義常用來泛指旌旗。
⑨麒麟錦帶:繡有神獸麒麟的錦帶。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春秋吳人善鑄鉤,故稱吳鉤。有春秋時吳人,殺了自己的兒子,以兒子的血涂在金屬上,鑄成鉤,進獻吳王以求重賞。后常以吳鉤指寶貴的兵器。
⑩颯沓:迅疾貌。青驪:毛色青黑相雜的駿馬。紫騮:古駿馬名。《南史·羊侃傳》:“帝因賜侃河南國紫騮,令試之。侃執槊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
?天驕:漢時匈奴用以自稱。后亦泛稱強盛的邊地少數民族或其首領。
?月支頭:月支即月氏。秦漢時期活躍在敦煌、祁連山一帶的部落。匈奴冒頓單于在公元前174年前后,派右賢王領兵西征,擊敗月氏,殺月氏王,以其頭骨制成飲器。
【譯文】
漢朝的大將雄才大略,歸來時在明光宮拜見皇帝。皇帝親自為將軍送行至皇城的一對闕樓下,朝廷里像貳師將軍那樣的功勞排不上號。趙、魏、燕、韓這些地方多有精壯的士兵,關西的少年俠客怒色咆哮。只是聽說過嘗膽報仇的故事,刮骨療毒也不曾妨礙喝酒。畫戟雕戈映出的太陽光發著寒氣,旌旗相連,旗尾的垂旒埋沒在黃塵中。連擊的鼓聲遠遠翻動著沙漠的波浪,吹奏笳笛擾亂了天山的月光。繡著麒麟的錦帶上佩戴著精致的吳鉤,迅疾的青驪馬跳躍過紫騮馬。拔劍出鞘已經斬斷自稱為天驕的匈奴人的臂膀,歸來的鞍馬上一起用月支王的頭顱飲酒。漢兵大聲呼嘯著以一當百,胡虜的騎兵互相看著哭喪著臉滿面愁容。教習戰斗雖然要求將士們赴湯蹈火,但最終優異的將領總是先以謀略戰勝敵人。
【賞析】
在經濟、文化上相當繁榮的“開元盛世”中,唐王朝的邊疆征戰也比較順利。后世的史學家比較推重開元時期的“文治”,而在闡述歷史時不太強調這一時期的“武功”,名將和經典戰例這類容易記住的“戰爭歷史故事”不夠突出。實際上,唐王朝在這一時期收復了營州,重新獲得了大片長城以北的土地,在西域也收復了不少地盤,強化了唐王朝對西域地區的控制力。這一時期唐王朝在邊疆戰事上的節節勝利,通過王維的這首詩反映出來。
王維作此詩時,尚未進入朝廷,只是一位在野的年輕讀書人。就像今天的年輕男子喜歡在網絡上聊飛機、坦克等軍事話題一樣,古代的年輕男子也往往對類似主題有著相當的興趣,不過古人的闡述形式與今人不一樣。像王維一樣有一定詩歌修養的年輕人,會用詩歌去闡述議論自己對邊疆軍事的觀點、感想,“燕支行”“燕歌行”等是當時流行的邊塞歌行名。
這首“燕支行”借鑒了漢賦的寫法,詩歌除結句之外,都在敷陳描摹“漢家天將”,詩人對于國家邊境戰事的順遂,感到由衷的高興,并且感到非常自豪。詩意的重點、詩人對于邊事看法的要點,只在于結句:“教戰雖令赴湯火,終知上將先伐謀”,應該首先理性地分析戰事,而不是完全憑著血性殺敵。這種觀點淵源于孔子。《論語·述而》:“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子路問孔子,如果統率三軍愿意與什么樣的人共事,孔子說,他不會選擇那些與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等逞強好勝之輩,而是選擇那些小心謹慎,善于謀劃的人。無論在軍事、經濟等方面與敵人相比有多大的優勢,作為一名將軍,都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性,而不能僅憑一腔熱血赴湯蹈火。
上一篇:王維《游化感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王維《相思》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