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①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② 。
山中一半雨 ② ,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 ③ ,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④ 。
【校】
①梓州,《唐詩正音》作“東川”。
②《文苑英華》作“鄉音聽杜鵑”。
③半,二顧本、凌本、《唐詩品匯》俱作“夜”。
④橦,《瀛奎律髓》、《唐詩正音》俱作“賨”。
⑤不敢,當是“敢不”之訛。
【注】
梓州: 《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梓州梓潼郡。
輸: 《晉書·食貨志》:“夷人輸賨布,戶一匹,遠者或一丈。”
芋田: 左思《蜀都賦》:“瓜疇芋區。”郭義恭《廣志》:“蜀漢既繁芋,民以為資。”《圖經本草》:“芋今處處有之,閩、蜀、淮、楚尤多植。蜀川出者,形圓而大,狀若蹲鴟,謂之芋魁。彼人種以當糧食而度饑年。”
文翁: 《漢書》:“文翁,廬江舒人也。為蜀郡守,仁愛好教化。見蜀地僻陋有蠻夷風,文翁欲誘進之,由是大化,蜀地學于京師者比齊魯焉。”《三國志》:“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于是蜀學比于齊魯。故《地理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漢家得士盛于其世。”
錢牧齋云:《文苑英華》載王右丞詩,多與今行槧本小異,如“松下清齋折露葵”,“清齋”作“行齋”;“種松皆作老龍鱗”作“種松皆老作龍鱗”,并以《英華》為佳。《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作“山中一半雨”,尤佳,蓋送行之詩,言其風土,深山冥晦晴雨相半,故曰“一半雨”,而續之以“僰女”、“巴人”之聯也。崔顥詩“寄語西河使,知余報國心”,《英華》云“余知報國心”,如俗本,則顥此句為求知矣。此類甚多,讀者宜詳之。
上一篇: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送熊九赴任安陽》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