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贈烏紗帽
天寶元年(742年),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看后對李白交口稱贊,便召李白進(jìn)宮,李白進(jìn)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diào)羹”。玄宗問到一些當(dāng)世事務(wù),李白憑半生飽學(xué)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wù)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唐玄宗每次郊游時,都會讓李白侍從。此詩就作于唐玄宗征詔李白入京前在兗州魯門東的家中。
【原文】
領(lǐng)得烏紗帽①,全勝白接蘺②。
山人不照鏡③,稚子道相宜④。
【注釋】
①領(lǐng)得烏紗帽:此指李白兗州瑕丘官府的朋友贈的適合較為隆重場合所戴的帽子,而不是領(lǐng)得代表官銜的烏紗帽。
②白接蘺:白接籬,意指白頭巾,白帽。
③山人:李白自稱。李白奉詔入京之前,隱于徂徠山,故自稱“山人”。
④稚子:幼小的意思,這里指李白尚未成年的小兒子李伯禽。
【譯文】
戴上了友人你所贈送的烏紗帽巾,簡直是完全勝過晉朝山簡公的白頭巾了。
我很久都不照鏡子了,不知看起來怎樣,這時,小兒子看到以后,拍手稱贊說這帽子我戴起來很合適。
上一篇:李白《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紀(jì)南陵題五松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