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
兩岸桃花夾去津 ① 。
坐看紅樹不知遠(yuǎn),
行盡青溪不見人 ② 。
山口潛行始隈隩,
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
近入千家散花竹 ③ 。
樵客初傳漢姓名,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
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 ④ ,
競引還家問都邑 ⑤ 。
平明閭巷掃花開,
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
更聞成仙遂不還 ⑥ 。
峽里誰知有人事,
世中遙望空云山 ⑦ 。
不疑靈境難聞見,
塵心未盡思鄉(xiāng)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
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jīng)過舊不迷,
安知峰壑今來變 ⑧ 。
當(dāng)時(shí)只記入山深,
青溪幾度到云林 ⑨ 。
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處尋。
【校】
①去,《唐文粹》、《方輿勝覽》、《樂府詩集》俱作“古”。
②不見,《文苑英華》、《唐文粹》、《方輿勝覽》、《樂府詩集》俱作“忽值”。
③《方輿勝覽》作“近入千花映煙竹”。
④驚,《文苑英華》作“忽”。
⑤都,《唐詩正音》作“鄉(xiāng)”。
⑥更聞,劉本、顧可久本、《樂府詩集》、《唐詩品匯》俱作“更問”,《文苑英華》、《唐文粹》、《方輿勝覽》俱作“及至”。遂,《文苑英華》、《唐文粹》、《方輿勝覽》俱作“去”。
⑦中,劉本、顧可久本俱作“上”。
⑧峰,《文苑英華》作“岑”。
⑨度,一作“曲”。
【注】
【原注】 時(shí)年十九。
隈隩: 《玉篇》:“隈,水曲也。”“隩,水涯也。”
房櫳: 班婕妤賦:“房櫳虛兮風(fēng)泠泠。”師古注:“櫳,疏檻也。”左思《吳都賦》:“房櫳對(duì)櫎,連閣相經(jīng)。”李善注:“《說文》曰:‘櫳,房室之疏也。’”
平明: 《楚辭》:“平明發(fā)兮蒼梧。”
桃花水: 《漢書》:“來春桃花水盛。”師古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花。’蓋桃方花時(shí),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甚長,故謂之桃花水耳。而《韓詩傳》云:‘三月桃花水。’”
東坡謂:“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shí)。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民居三十馀家,飲其水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見五世孫者,道極險(xiǎn)遠(yuǎn),生不識(shí)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嘗意天壤之間若此者甚眾,不獨(dú)桃源。”其說甚正,乃后之詩人文士往往以為神蹤仙境,如韓退之詩云“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尤荒唐”,劉禹錫云“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皆失之矣。右丞此詩亦未能免俗。
上一篇:王維《雙黃鵠歌送別》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jīng)處同諸公之作》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