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一葉舟輕)
過七里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1]鑒[2],鷺點煙汀(tīng)[3]。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釋】
[1]藻:水草。
[2]鑒:銅鏡。
[3]汀(tīng):水邊平地,小洲。
【譯文】
過七里瀨扁舟一葉輕輕,雙槳驚起鴻雁。水天相溶水清清,云影澄明,水平如鏡。銀鱗翻動水藻,白鷺點破煙汀。經行處——沙溪水急,霜溪露冷,月溪月明。山重重——山如畫,路彎彎——景如屏。遙想當年嚴子陵,徒然在此終老。不過是君臣一夢,空有其名。留下的只有這遠山的綿綿無盡,云山的峰巒層層,晨光里的山色青青。
【解析】
《行香子》詞牌名,也叫詞調。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巡視富陽、新城,過七里瀨時作這首詞。七里,在桐廬嚴陵山下,又叫七里灘,是著名的“嚴陵八景”之一。這首山水行旅詞將蘇軾的人生如夢的深沉感喟融化在七里瀨的水光山色之中,表達了蘇軾否定功名利祿和皈依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七里灘美,這首詞也寫得美。
蘇軾選用了最適宜的詞調《行香子》。《行香子》句式短,轉換快,適于表現清爽、輕快的感受,特別是上下片結句的“領字”句法,即如上面原詞的句式排列所示,一個“過”字領起三個三字句,給人一種輕靈、快捷的感覺,正適于表現輕舟疾下時的情狀。再者,抓住并突出了七里瀨的特色,即山水境界的靜美。起首的“一葉舟輕”的“輕”字為基調,配之以“水天”之“清”、波影之“平”,“雙槳鴻驚”“鷺點煙汀”“魚翻藻鑒”,用以動寫靜、以聲襯寂的筆法構成了一個清廓、幽靜、秀美的境界。蘇軾顯然很重視煉字、煉句。
下片更注意煉意,自然意在嚴陵。嚴光,字子陵,漢時人,與劉秀同學,幫助劉秀(漢光武帝)打天下之后,隱居不仕,釣于富春江上。江上嚴山、釣石、嚴陵瀨均以他命名。蘇軾這首詞感慨地說:“君臣一夢,今古空名”,實際存在的、永恒的只有“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正如蘇軾《前赤壁賦》所言:“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蘇軾的“人生如夢”的感慨無疑是消沉的,但從他的時代、文化背景以及人生經歷看,這種人生的空漠感又確是他的真實感受。
上一篇:蘇軾《虢(guó)國夫人夜游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行香子(清夜無塵)》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