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樹花開
槿樹實在是一種很普通的樹,一般的花卉園林書籍里,難得見它的名姓;時下的生態園、風景區里,也難覓它的蹤影。其實,它在當年的農村,倒是一種再也不能比它更常見的樹種了。每戶人家的宅前宅后都有栽種,不是將它作攔雞鴨的藩籬,就是作為戶與戶之間的分界線。據說它的根莖可以入藥,但它太多了,也不見有誰來收購。它的普遍,就如楊柳,可楊柳入得詩,上得畫,為文人墨客鐘愛,而它則長年局促于鄉間,終日蓬頭垢面的。
遇到霜凍即葉瓣枯萎,它也沒傲霜斗雪的風骨;早春,楊柳暴芽了,春草吐綠了,可它還畏縮著脖頸。待到梨花、桃花初吐時,才抽出細碎的葉瓣。它開出的花,也沒什么特別,狀如牡丹,但沒有牡丹的雍容熱烈;色如玫瑰,但沒有玫瑰的馥郁。或白色,白得有些暗;或粉紅,紅得有些青紫。既不吸引蜂蝶,也不招惹飛絮。但它也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它的花期頗長,自初夏一直開到深秋,不爛漫也不停息。
在童年,槿樹所吸引我們的要數那上面的小樹牛了。那小樹牛個頭比天牛要小得遠,像牛虻般大,不知它的學名叫作什么,我們那兒都喚作“樹牛”。它青灰色的背上鑲有好看的斑白點,頭頂有長過身體的軟觸角,一節一節的,像小人書《三國演義》里的周瑜。腳蹼上似乎有吸盤,放在手心有股吸附力,撓得手心癢癢的。它似乎很笨拙,不怎么飛翔,即使飛起來也不出我們的視線,用手一撲,定逮個正著。逮住后,它會在頰骨間發出“嘎咕,嘎咕”的鈍響,表示不滿或反抗。這聲音很特別,有韌性也有厚度。我們就是沖著那聲音才逮它的。把它斂在火柴盒內,開始是不會“嘎咕,嘎咕”的,待餓極了,才不停地“嘎咕,嘎咕”著。我們把它帶到教室里,上課不時傳出“嘎咕”聲。上課的是諸福娣老師,她開始搞不懂那是什么聲音,也不知來自何方。但她故意賣了個關子,還是真的和我們一樣的認為,也說那聲音蠻好聽的。這樣,凡是課桌里有樹牛的都高興地掏了出來,到老師面前表功。諸老師笑著說:那聲音真的很好聽,不過最好等上音樂課時再帶來,還可以伴奏呢!那時,諸老師還兼我們的音樂課。
就這句話,我們懂了。以后其他的課就再也聽不到那“嘎咕”聲了,而如果有一天,看見伙伴們忙著逮樹牛,知道后一天準有音樂課。因為那聲音確實要比“哼哧,哼哧”的風琴要動聽。不過樹牛只在夏天才有,而一進入夏天我們就要放假了。待新學年開始,槿樹上的樹牛早已無影無蹤了,那音樂課也因此而少了許多樂趣。
我家屋前就有彎彎的一排槿樹,長得密密的、厚厚的,雞鴨都鉆不透。祖父把它修葺成一道風景,過路人都夸獎呢!夏秋可以在上面曬葵花盤、醬餅,冬天能在上面晾被子、尿布。雞鴨隔著槿樹枝的縫隙,覬覦金燦燦的麥穗,無奈地在槿樹下淘沙,直淘得它露出虬龍似的根系。但槿樹有極強的生命力,不要說雞鴨了,就是人們有時將它砍下來,扔在一邊,想曬干后作柴火。但只要不離地,飄些小雨,或空氣濕度比較大,它又能活過來。即使晾在高處,許多天過去了,你若去拗它,還是很堅韌而拗不斷,開裂處露出青青的樹皮,像老農民泥腿上暴突的筋腱。
槿樹的葉子,豬和兔子是不吃的,只有無聊的山羊會像吃海苔似的一片片舔著吃,到了冬天,萬物蕭條,山羊還會啃槿樹的皮,直啃得它露出白生生的筋骨,可它依然活著。一般的樹,像柳樹、楝樹、櫸樹、杉樹,長大后可以打家具、作梁木,最起碼也可以作板凳、刨鐮刀柄什么的,槿樹能派什么用場?多著呢!就任山羊啃去。
槿樹葉對人們最大的用處,那就是可以作洗頭發的料。當然,皂莢樹的葉子也可以,但其不如槿樹葉采摘便捷,也不及槿樹葉來得普遍。那時的農村,只用“固本”牌肥皂或紫紅的藥皂洗滌,而用肥皂洗的頭發,難洗凈且不說,洗完了頭發韌得連梳子都犁不下去。再說那時肥皂也憑票,又得花錢,所以農家女在那時都選擇槿樹葉。那槿樹葉洗的頭發,飄柔滑潤,還有一股特有的清香。農家姑娘隔三差五地洗,頭發亮麗,特美氣。
春深葉茂的季節,農村的婦女們將一籃子槿樹葉倒進木盆里,澆上滾水,趁熱攪拌著、攪拌著,那槿樹葉會浸泡出稠稠的汁液,那半透明的液體呈乳白狀,像紫云英蜜。婦女們將它一遍遍涂揉在頭發上,那汁液從發梢掛下來,流進木桶,發出凝重的悶響。疲勞連同污垢被帶走了,留下的是青春的活力。而槿樹葉卻憔悴成枯黃的渣滓,完了被倒在場角邊,任陽光曝曬,風雨吹打,碎成粉末,最終成泥土,進入生命的下一個輪回。
每當母親與祖母要洗發時,總是要我們去采擷槿樹葉。那于我們是樂意干的事,因為兼之可以逮樹牛斂在盒內。
那槿樹葉吐出的汁液,實在是再好不過的洗發用品了。既環保又爽利,遠好于時下五花八門的洗發水。母親七十出頭了頭發還是那么好,多半應歸功于當年用的槿樹葉洗濯了。
現在的農村,環境與居住條件不能與那時同日而語,而原本槿樹的天地,業已為冬青樹、女貞、冬珊瑚所替代,作為土著的槿樹,再也沒有它的領地了。人們真的不再需要它來洗發、作藩籬了嗎?
那像周瑜似的樹牛到哪里去了呢?諸老師前幾年去世了,直到今年的清明節我才知道。她在去世前是否還記起那“嘎咕,嘎咕”的聲音,和那幾個似懂非懂的搗蛋鬼呢?
刊于散文集《2010文學中國》
上一篇:朔梅《橋的旋律》散文賞析
下一篇:朔梅《正月十五話『紫姑』》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