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雜念的人是不適合讀書的,讀書需要心無旁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讀有所得。讀書需要用心,這是人的一種常態,也是很多人在讀書時下意識就會有的心理。當讀者們打開不同的書時,他們就如同進入了不同的城堡,沒有它們的允許,別人是進不來的,他們也出不去。
讀書,是需要用“心”來讀的。有些人只有懂得用心讀書的時候,才會不斷地反思自己,不斷地推己及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在書中找到那些亙古不變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打開一個陡然開闊的世界,才算是真正找到書中的精髓。在錢先生看來,他所求的便是這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一切文明現象所共有的詩心、文心與人心。
讀書需要講究“心法”。它不限于篇章字句,更需要用一雙慧眼來領悟字里行間所蘊藏的詩心和文心,以此來發現書中所蘊含的精髓。我們應該就像錢先生那樣,深刻地體味人生,將個人經歷和前人書中闡明的道理結合起來,寫出一本屬于自己的精彩大書。
錢先生在《管錐編》中引用了一個晉代人講過的話,他說,有一個方子能讓人目明,延年益壽。第一條就是要“損讀書”,即少讀書;第二條是去掉私心雜念;第三是要經常反省自己;第四是盡量少看讓人眼花繚亂的東西;第五是早上晚起床;第六是夜里早睡。這段話是針對手不釋卷、夜以繼日的讀書人而言。錢先生又引法國劇作家費爾丁劇本中人物的話:“天下傷眼睛的事,莫過于讀書了。我曾經想讀遍法國小說,沒想到幾個月才讀了十分之一二,而視力已大不如前,以至于不能向女人目送秋波了。”看來,無論中外,讀書人的心意相通,這兩段話,不知說出了多少讀書人的心聲。
在給朋友詩稿所作的序言里,錢先生說,讀書一定要深思熟慮,將書中所見到的東西化為自己的所有物。溝通古今中外,化書本知識為性靈體悟,正是錢先生的讀書心法。可見,讀書不僅僅是在用眼睛讀,而是需要用心來讀。
無論時代變化多么快,生活節奏變化多么緊張,人的精神總有相通之處。這就好像我們能夠體會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夫子的會心微笑,能夠感知寶玉和黛玉為自己的愛情扼腕嘆息,能夠在周圍的生活中找到莫里哀劇本中的偽君子達爾杜弗的影子一樣。
古人曾說:“《書》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精神心術盡寓其中,觀《書》若不求其心所在,夫何宜!然欲求古人之心,必先求吾心,乃可見古人之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讀書的人需要先明確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讀這本書的初衷,才能夠了解古人的心思,才能真正讀懂古人寫書的真正的想法。
其實,錢先生向我們闡述的是一個簡單而樸實的道理,這便是要用心來對待自己的人生。讀別人的人生,我們是旁觀者,也許只會被對方的點點滴滴所感動,但是在“讀”自己的人生時,就需要清醒的頭腦,因為我們是最直接的參與者。人生的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那些風霜、挫折與失敗,往往不期而遇。但是真正決定我們未來生活的,只有我們自己的態度。
勇敢的人,他們有著一顆勇敢的心。在面對人生的時候,能夠以自己最勇敢的姿態來面對自己人生所遭遇的不幸。這個世界上再堅強的人,也有軟弱的一面,再勇敢的人,也有膽怯的時候。誰的身上沒有軟肋?誰的眼前沒有盲點?人總有缺陷。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揚長避短,正視自己的短處,發揮自己的長處。用心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就可以面對所有的困難而無所畏懼。
讀書需要用心來讀,人生則需要用心來面對。我們通常說的閱讀人生,更多的是需要體會人生。所謂的萬事如意,不過是每個人的一種愿望,一種向往罷了。不要沉湎于過去的煩惱,那些過去的經歷,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應該讓它們繼續影響我們現在的生活,不要整天沉浸于過去,而忽視當下與未來。在筆者看來,生活其實是美好的,做一個有心人,用心來感知生命中的每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世界其實并非那么艱難。
上一篇:為文:消納精華,物化歸我
下一篇:印證人生,通讀熟記之后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