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田詩
蕭衍
寅賓始出日 [1] ,律中方星鳥。千畝土膏紫,萬頃陂色縹。嚴駕佇霞昕,浥露逗光曉。啟行天猶暗,伐鼓地未悄。蒼龍發蟠蜿,青旗引窈窕。仁化洽孩蟲,德令禁胎夭。耕籍乘月映,遺滯指秋杪。年豐廉讓多,歲薄禮節少。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鋤耰 [2] 。一人慚百王,三推先億兆。
【注釋】
[1]寅賓:恭敬導引。寅即敬,賓即導。[2]庶:眾。甿(méng):指農民。鋤耰:即鋤和耰,分別是鋤田去草和碎土平地用的農具。
【賞析】
“藉田”乃天子耕種之田。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在以農為本的古代社會,也必須拿起鋤頭,親自下田勞作。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俗,年年如此。
本詩就是圍繞藉田這一主題,展開描寫。詩的開頭三句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在仲春二月的一個凌晨,沉睡一晚的世間萬物,恭敬地迎接著即將噴薄而出的旭日。在黎明霞光的映照之下,千畝的天子藉田呈現出迷人的紫色;藉田旁萬頃的水池一片明亮的青白色。準備出發的天子車駕佇立在充滿活力的朝霞之中,點點朝露于光亮下閃爍不定,仿佛也在歡迎著到來的晨光。
俗話說,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天子耕種也不例外。“啟行天猶暗”,天還未全亮,天子的車隊便已出發了,隆隆的鼓聲震撼著還沒完全醒來的大地。“蒼龍發蟠蜿,青旗引窈窕”。青色的車馬、青色的幡旗,聲勢浩大的天子車隊,就在緩緩升起的朝陽中,向著藉田的方向不斷前進著。這便是天子的氣勢。
古時天子耕種,重點并非天子實際勞作了多少,而在于身為君王示范萬民之舉。在這首《藉田詩》的后半部分,便圍繞此而展開。君王將他的仁德和恩澤遍施于天下,就連那些幼小的動物也不例外,都得到了他的保護。藉田上,公卿和農人們手持農具,做好準備,只等著天子的第一鋤之后,便能開始耕種了。天子親自來參加耕種藉田的行為,令天下的四方侯王紛紛拿起鋤頭,效仿天子的行動。雖說千畝的藉田最終還是由庶人來耕種的,但天子象征性的第一鋤,無疑是具有模范與榜樣的作用。所以說“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鋤耰。一人慚百王,三推先億兆”。于是,紅霞、紫土、白水和青色的隊伍,構成了一幅色彩豐富且生機勃勃的畫面。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蕭衍《江南弄》詩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