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頌
劉伶
有大人先生者 [1] ,以天地為一朝 [2] ,萬朝為須臾,日月為扃牖 [3] ,八荒為庭衢 [4] 。行無轍跡 [5] ,居無室廬,幕天席地 [6] ,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 [7] ,動則挈榼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士,聞吾風聲 [8] ,議其所以。乃奮袂攮襟 [9] ,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于是方捧罌承槽 [10] ,銜杯漱醪 [11] 。奮髯箕踞 [12] ,枕曲借糟 [13] ,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 [14] ,豁爾而醒 [15] 。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三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蜾蠃之與螟蛉 [16] 。
【注釋】
[1]大人先生者:德行高尚的老先生。[2]朝:天。[3]扃牖(jiōng yǒu):門窗。[4]庭衢(qú):庭道。[5]轍跡:軌跡。[6]幕天席地:以天為幕,以地為席。[7]卮:飲酒器具。“觚”同。[8]風聲:名聲。[9]奮袂攮襟:斂起袖子,綰起衣襟。[10]方:正。[11] 醪(láo):濁酒。[12] 奮:撥弄。髯:胡須。[13] 曲(qū):酒曲。[14]“無思無慮”三句:昏沉的樣子。[15] 豁爾:猛然。[16] 蜾蠃(guǒluǒ):細腰蜂。螟蛉:螟蛾的幼蟲。
【賞析】
魏晉人嗜酒,而以竹林七賢尤甚。嗜酒者以借酒消愁的居多,唯有劉伶卻多引以為樂趣。在一次酒醉之后,他寫下這篇 [200] 余字的《酒德頌》,本作自賞用途,不成想寫了亙古妙文,把喝酒升華到了一種玄奧的境界。
該篇頌里出現的主人公是個德行高尚的老先生,也可以說就是劉伶本人。在文章的起始處,老先生便稱自己喝酒喝到一種超凡的境界。他可以把天地開辟作為一天,把萬年作為須臾,把日月作為門窗,把天地八荒作為庭道;行走沒有一定軌跡,居住無一定房屋。他還能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放縱心意,隨遇而安。一個人可以“以天為幕,以地為席”,該算得上是非常逍遙的人了。
接著在第二段,作者寫道:“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由于他的行為乖張,有很多人時常在人前折損他,劉伶并不是不以為然,時常反唇相譏。激動時便跳起來斂袖綰襟,張目怒視,咬牙切齒予以反駁:禮儀法度又算得了什么,真正的是非自有公道人心去判定。
罵夠之后,劉伶仍然繼續銜杯痛飲,枕著酒曲睡覺,無憂無慮,其樂陶陶。困了便睡,醒了便飲,什么四時寒暑、聲色貨利,都像腳下隨波逐流的“江漢三載浮萍”,都如“蜾蠃之與螟蛉”,渺小得不值一提。全頌洋洋灑灑,盡是作者不羈的風度。
竹林七賢雖都有飲趣,但是真正在喝酒方面有心得的只有劉伶一人。
對于酒完全沒有抗拒力的劉伶,自然酒后就更加毫無約束。他曾因喝酒喝得太多,為了散熱而脫光衣服,大字形躺在自家屋子里。一次客人進屋找他,發現他什么都沒穿,便諷刺他放縱。劉伶笑嘻嘻地說:“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是我的衣褲,你們為什么要鉆進我的褲襠里?”客人頓時無言,尷尬地離開。
劉伶在飲酒方面本身已達到可馭萬物的境界,忘卻生死,忘卻榮辱,他在文才上或可永世不能企及阮、嵇二人,但他的灑脫中見可愛,是誰也到不了的境界。這篇《酒德頌》就是作者對于酒與性情的一種獨特的個人體悟。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