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陶淵明《悲從弟仲德》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2-03-29 11:32:06

悲從弟仲德

【原文】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1]。禮服[2]名群從[3],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4]。在數[5]竟不免,為山[6]不及成。慈母沉哀疚,二胤[7]才數齡。雙位[8]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草[9]旅[10]前庭。階除[11]曠游跡,園林獨馀情[12]。翳然乘化[13]去,終天不復形。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注釋】

[1]九冥:九泉。

[2]禮服:見《贈長沙公》注釋,這里代指宗族關系。

[3]群從:群,眾多的樣子。從,此處指平輩的表親或堂親。

[4]傾:指過世。

[5]數:天數。

[6]為山:此處指建功立業?!渡袝ぢ瞄帷罚骸盀樯骄咆?,功虧一簣。”

[7]二胤:二子。

[8]雙位:仲德與其妻之靈位。

[9]宿草:隔年之草。《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p>

[10]旅:野生。不因播種而生曰旅。

[11]階除:指庭院的臺階。

[12]馀情:余下睹物思人之感情。

[13]乘化:順應自然規律,此處指去世。

【譯文】

懷著哀慟的心情,我來到你的故居,悲傷的眼淚隨著沉痛的心情而重重落下。問我為誰而如此傷悲?九泉之下我懷念的那個人。雖說我們堂親眾多,但你我的感情尤其深厚,宛若同胞兄弟。當年門前送別的時候言談甚歡,誰想到你先走一步。冥冥之中自有天數,我們都難免一死,只可惜你還沒有建功立業便已去世。你的母親沉浸在哀傷中難于自拔,你的兩個孩子才幾歲就失去父母。你和你妻子的靈位放在空館之中,朝夕寂寞,沒有人為你們慟哭。散落的灰塵遍布在空空的座位上,隔年的舊草無根無依,遍落庭院。庭院臺階上已經不再有你的蹤跡,走在我們曾一起觀賞的園林中,睹物思人之情油然而生。黯然神傷地隨自然消逝而去,永遠看不見你的身形。步履沉重,我緩緩歸去,心中慘惻,悲慟滿懷。

【賞析】

同齡人往往比年齡相差較大的人更有共同語言,哪怕親如父子,一般也遠沒有兄弟之間更能彼此感同身受。從陶淵明《祭程氏妹文》中亦可見一斑。

此詩或作于公元417年,推算下來,作者時年五十三歲。詩的內容與寄托的哀思古今同情同理。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懷著哀慟的心情,詩人來到死者的故居。我們注意到“銜哀”二字,“銜”字用得絕妙,他“銜”的應該是漫天之哀,越是如此,就越凸顯出作者心情的沉痛。而“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延續了哀悼的文風,也為作者下面的情緒和行文做好了鋪陳。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記敘了死者與作者生前的關系。陶淵明推崇儒家慎終追遠的思想,故而用“禮服”二字指代宗族關系?!岸Y服”的原意也是指喪服,作者說的明顯是兩人生前的關系,應該說是雙關語。

“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當年門前送別的時候言談甚歡,誰想到你先走一步。這句似輕實重的話讓筆者想到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韓愈無疑是把這份哀思顯化了。而陶淵明的感情因其內斂含蓄而比韓愈的更顯深沉。

“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冥冥之中自有天數,我們都難免一死,只可惜你還沒有建功立業便已去世。

下面談及親人的感受:“慈母沉哀疚,二胤才數齡?!蹦愕哪赣H沉浸在哀傷中難于自拔,你的兩個孩子才幾歲就失去父母。常言道,人之不幸莫大于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陶仲德的離世使得自己的母親失去了孩子,自己的孩子變成孤兒。而自己和妻子撒手人寰,留給生者以哀慟和追思。某種意義下,死者是輕松的,生者反而是艱難的。生者不僅要面對死者已逝的事實,更重要的還是要考慮生活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所以在這種狀態下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堪稱悲壯的事情。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你和你妻子的靈位放在空館之中,朝夕寂寞,沒有人為你們慟哭。“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階除曠游跡,園林獨馀情”,散落的灰塵遍布在空空的座位上,隔年的舊草無根無依,遍落庭院。庭院臺階上已經不再有你的蹤跡,走在我們曾一起觀賞的園林中,睹物思人之情油然而生。

“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黯然神傷地隨自然消逝而去,終古看不見陶仲德的身形。作者再度寫下漫天哀慟,似乎此時才接受堂弟陶仲德去世的事實。于是作者“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步履沉重地緩緩歸去,心中慘惻,悲慟滿懷。

絕大多數人都有不止一個親人,但在親人(比如堂親或表親等)之間往往有著親疏之分,這取決于各種因素,比如先天關系是否密切(如堂兄弟往往不如親兄弟的關系密切),來往是否頻繁,是否門第相當等。有一個很重要甚至是關鍵的因素,就是兩個人是否有共同語言。詩人和堂弟兩個人的深厚感情,在本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陶淵明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