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
【題解】
本篇選自《彊村叢書》本《后村長短句》卷五。
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南宋文學家。以蔭入仕,淳祐初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以龍圖閣學士致仕。詩詞均擅,為江湖派重要作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憶秦娥,詞牌名。最早出自《憶秦娥·簫聲咽》詞。現一般認為是五代詞人所作,后被誤歸于李白名下。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又名“秦樓月”、“碧云深”等。雙調,分平韻、仄韻兩體。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1)。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2)。浙河西面邊聲悄(3),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4),冷煙衰草。
【注釋】
(1)塞垣:泛指北方邊塞地區。(2)大梁遺老:北宋遺民。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即北宋首都汴京。(3)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鎮江一帶即當時南宋前線之地。此句謂前線平靜沒有戰事,亦暗示朝廷沒有恢復中原的意愿了。(4)宣和:北宋徽宗年號。
【導讀】
北宋滅亡,中原淪喪,人民生活在異族的鐵蹄之下。這對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心靈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為他們在詩詞中反復吟詠的主題。劉克莊這首詞就是這樣,他通過鴻雁北歸問候北方人民,遙想中原的殘破景象,表達出渴望統一的強烈愿望。
劉克莊此詞別開生面,委托北去的鴻雁,帶口信向長期處于金人統治下的宋遺民進行慰問。“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詞人托鴻雁向北宋遺民問候,是表示對他們處境的關心,對骨肉同胞的思念。然而,何時才能完成統一大業呢?這卻是無言可說了。
詞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隨著鴻雁的北去而飛翔,展現出北方山河殘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園宮室荒蕪的景象。“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地處邊防,卻悄寂無聲,反映南宋當局的茍且偷安、防務廢弛,當然更談不上恢復的準備。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領的地區。炊煙少,指在戰爭破壞和被金人奴役掠奪之下,人煙稀少,一片荒涼。這里真實地揭示了廣大民眾的苦難生活。最后兩句,感情濃烈而深沉:“宣和宮殿,冷煙衰草。”北宋末年朝廷大興宮殿,廣植花木,窮奢極欲,激起人民的不滿,導致金人的侵犯而無力抵御,結局是國破家亡,生靈涂炭。劉克莊借鴻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宮殿的凄涼景色,抒發出故宮黍離、國家衰亡的悲憤,也是對南宋當局的強烈指責。
【思考】
這首詞與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在抒發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上一篇:劉克莊《賀新郎端午》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