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夢孚若
【原文】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圍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余子誰堪共酒杯?車千乘,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材。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涼感舊,慷慨生哀。
【譯文】
我們在何處相逢?一同游覽咸陽的寶釵樓,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銅雀臺。把廚師喚出來,讓他把東海鯨魚切成細片;把馬夫叫出來,讓他牽來西域的寶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還有誰配與我們飲酒抒情。我們準備千輛馬車,網羅大江南北的俠士奇才!
暢飲之后,酣然大醉,耳邊響起了如雷的畫鼓聲。誰料想,美夢被雄雞的輕啼聲驚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過去,但是還沒有建立功名。難道非要等到書生老后,建功立業的時機才會到來。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廣將軍,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劉邦,區區一個萬戶侯又算什么!披上衣服起床,只覺得凄涼孤寂,于是更加懷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傷。
【鑒賞】
方孚若名信孺,與劉克莊同為福建人,二人交情頗深,在政治上也有共同的愛國主張。韓侂胃伐金失敗后,方孚若奉命出使金國,談判議和,拒絕了金人的不合理要求,“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強敵”(《宋史》本傳)。金國統帥以囚禁或死相威脅,方孚若始終不屈服,將生死置之度外。此詞應是詞人懷念他的作品。
上片寫夢境。詞人夢見與方孚若相聚后,二人一同去“寶釵樓”和“銅雀臺”賞玩,吃著東海的大魚做成的“鯨膾”,乘著產自西北地區的良馬“龍媒”。他們像曹操、劉備一樣煮酒論英雄,結交天下“劍客奇材”。詞人夢中的場景,正是當時仁人志士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生活。這里詞人將實際生活與虛構的夢境結合起來,表現了其內心的慷慨和豪邁。
下片寫現實。正當他們開懷暢飲、暢所欲言時,晨雞無情地喚醒了美夢,將詞人拉回現實生活。但現實是如此殘酷無情:“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以下三句化用李廣的故事,暗含漢文帝對李廣所說的話:“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這里賦予了這個故事新的含義,目前國家風雨飄搖,正是用人之際,本該重用李廣這樣的名將,但現實卻是仁人志士根本無用武之地。這樣的現實讓人怎能睡得著?于是“披衣起”,卻只覺得“凄涼感舊,慷慨生哀”。詞人的激憤與傷心,讀來使人黯然神傷。
全詞虛實相間,借助夢境寫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以虛為主,下片以寫實為主,對比強烈,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報國無門的憤憤之情。此外,詞中還融會了很多歷史題材,使文章有了濃重的歷史感。
【宋詞地圖】
寶釵樓:位于今陜西省咸陽市,建于漢武帝時期。
銅雀臺:又叫“銅爵臺”,位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古鄴城的西北側,建于漢末建安十五年,是曹操所建。因樓頂鑄有展翅欲飛的大孔雀,故得名銅雀臺。
上一篇:劉克莊《長相思·惜梅》原文、注釋、譯文、鑒賞
下一篇:劉克莊《憶秦娥·梅謝了》原文、注釋、譯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