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掃蕭紅[1]墓(在香港淺水灣)
淺水灣頭浪未平,禿柯樹上鳥嚶鳴[2]。海涯時有縷云生[3]。
欲織繁花為錦繡,已傷凍雨過清明。琴臺曲老不堪聽。
詩事
高旅《最后和最早》:(聶紺弩1951年3月離開香港)“他臨行之前,去淺水灣吊蕭紅墓,寫了一首詞,即……《浣溪沙》一首,刊在《文匯報》上。”
注釋
[1]蕭紅: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母親早逝。1930年為反抗封建婚姻離家。1933年開始創作,翌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過從甚密。1935年《生死場》出版,魯迅作序。1936年去日本養病。1937年回上海。七七事變后投入救亡運動,輾轉漢口、臨汾、西安、重慶等地。1940年去香港。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蕭紅選集》(收小說、散文37篇,聶紺弩作序)。
[2]嚶鳴:《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3]縷云生:《聶紺弩全集》第4卷134頁《在西安》題詞引《西青散記》:“何人會寫蕭紅影,坐斷青天一縷霞。”
上一篇:聶紺弩《水滸人物(五首)》詩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聶紺弩《獨木橋》詩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