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
【原文】
八歲偷照鏡[1],長眉已能畫[2]。
十歲去踏青[3],芙蓉作裙衩[4]。
十二學彈箏[5],銀甲不曾卸[6]。
十四藏六親[7],懸知猶未嫁[8]。
十五泣春風[9],背面秋千下[10]。
【注釋】
[1]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2]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p>
[3]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于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p>
[4]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為裳?!比柜茫合露碎_口的衣裙。
[5]箏(zhēng):樂器,十三弦。
[6]銀甲:銀制假指甲,彈箏用具。
[7]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里指男性親屬。
[8]懸知:猜想。
[9]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感懷春天的消逝。
[10]背面:背著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興地打秋千。
【譯文】
八歲時總是偷偷地照鏡子,已經能畫纖長的眉了。十歲時春日踏青郊游,采摘芙蓉花裝飾自己的裙裳。十二歲時學習彈琴非常用功,套在指頭上的銀甲也顧不得摘下來。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十五歲時,她背對著秋千,在春風中哭泣,感懷春天的消逝。
【賞析】
這是一首無題詩,鋪陳敘述一個妙齡女子從天真爛漫到滿懷愁緒的過程。關于此詩的主旨,有人認為這是詩人回憶他無果的初戀,詩人已成家立業,只能作“無題”詩念之;也有人認為詩人以愛而不得來比擬自己仕途不得志,承《離騷》傳統。二說皆有可取之處。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
首句“偷照鏡”的一個“偷”字,八歲女孩愛美的情態躍然紙上,“長眉”一詞可初見嬌俏之態。三、四句和五、六句描寫少女不僅愛美而且注重自我修養。“芙蓉作裙衩”化用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薄般y甲不曾卸”寫出少女堅韌的意志。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由樂轉哀。明明是一個容貌和才學上佳的女子,卻無法得以展示,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懸而未決?!安亍弊值辣M不得不向世俗妥協的悲哀,“懸”字將抽象化的情緒化為具象化的動作,化靜為動,寫出了不知未來何處的忐忑感。最后兩句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秋千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面對春風而泣,何等情思!“背面秋千下”以春日之美、他人之樂反襯主人公的落寞悲苦,頓生被命運遺棄之感。
上一篇:李商隱《細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初食筍呈座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