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堂記
【原文】
丹棱楊素翁①,英偉人也。其在州閭鄉黨有俠氣②,不少假借人,然以禮義不以財力稱長雄也。聞余欲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請從亊焉③。又欲作高屋廣楹庥此石④,因請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由杜子美來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⑤,杰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況家室之好耶!余嘗欲隨欣然會意處箋以數語,終以汩沒世俗⑥,初不暇給。雖然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為文,夫無意而意已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然而入其門耶⑦?故使后生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⑧;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說而求之,則思過半矣。彼喜穿鑿者⑨,棄其大旨⑩,取其發興?,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魚蟲,以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間商度隱語者,則子美之詩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無渙然冰釋于斯文者乎!
元符三年九月黃庭堅(涪翁)書
【注釋】
①楊素翁:北宋丹棱人,南宋史學家李燾的岳祖父。
②州閭:州,舊時行政區劃;閭,里巷、鄰里。州閭即“鄉里”。
③粲(càn)然:指笑容燦爛的樣子。
④庥:庇蔭、保護。
⑤隨世所能:能,本指智能之士,此處指影響一代潮流之俊秀。“隨世所能”指追隨當時詩壇的時尚人物。
⑥汩沒:本義是“沉浮”,引申為“沉緬”。
⑦闖然:很順當地進入的樣子。
⑧深:“艱深”的意思。
⑨穿鑿:非常牽強的解釋,“牽強附會”的意思。
⑩大旨:主旨,即主要精神。
?發興:本義是托物起興,因事感發,此處指比興等詩歌的外在表現形式。
【譯文】
丹棱楊素翁,是一位風流瀟灑偉岸奇特的人。他在當地鄉里很有名聲,大家都覺得他十分有俠氣。面對別人的過錯,他一點也不愿意寬容,只憑禮義卻從不依仗財勢(欺凌弱者)而有很好的名聲。當他知道我想把杜甫在東西川和夔州寫下的詩篇全部書寫下來,刻成詩碑,存放在蜀中喜歡詩文的人家中之時,素翁便直截了當地向我提出請求,希望承擔這件事。他想修建一座高大建筑來陳列這些詩碑,還請我為此取一名字。我為這間屋子取名叫“大雅堂”,并告訴他說:“從杜甫以來的四百年間,詩風漸漸不如以前,文人墨客大都隨波逐流,即使是有才華的青年才子,其詩作也并不能和杜甫的詩相比,更不要說那些只是喜好詩文的一般人了!我以前想根據我對杜詩的一些心得體會寫點什么,但是卻始終被俗事所擾,沒有抽出時間。事實上,即使我寫了,又怎么能寫出杜甫詩歌的精彩之處呢?杜詩妙在完全是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簡直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要做到這樣,若非廣泛涉獵《詩經》,對《國風》《雅》《頌》了然于胸,深刻領悟《離騷》《九歌》的人,又怎么會了解杜詩的深刻內涵和意味呢?所以我們說,如果青年學子只是單靠自己去摸索,就會覺得深奧難懂;但進入大雅堂的人,如果按照我這個觀點去探尋杜詩的精髓,就會省時省力。那些穿鑿附會的人不去研究杜詩的主要精神,只是單純在比興和技巧上泛泛而談,想當然地以為杜詩中所涉及的林泉人物、花鳥魚蟲,每一樣都有所指代,就像猜詩謎一般,如果一一對號入座,這樣的話,杜詩就變得毫無價值。”素翁不妨把這篇記一并刻在大雅堂中。后生學子是不可小看的,怎么能預料之后來大雅堂的人對這碑上的詩文沒有融會貫通的呢?
元符三年九月黃庭堅(涪翁)書
【賞析】
據史料記載,宋朝被封為“朝散大夫”的楊素為了提升自己家鄉人的文化品位,希望在北宋巴蜀詩壇大力弘揚杜甫雅正的詩風,因此萌發了在自己的家鄉修建一座有代表性建筑的念頭。
巧合的是,楊素的想法與作為江西詩派領袖的黃庭堅不謀而合。為此,楊素特意邀請黃庭堅手書杜甫兩川夔峽的詩作,并且請來能工巧匠,讓他們不遺余力地刻碑三百余方,并在丹棱城南修建標志性建筑,用來珍藏所刻詩石。這座建筑于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九日竣工,黃庭堅親自將之命名為“大雅堂”,并為此特意撰寫《大雅堂記》一文。
通觀全文不難發現,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闡述了作者對杜甫詩歌的了解和認識,當然,這也是黃庭堅詩歌創作的主要目的,即“無意于文”。“意”不單單是這篇文章的中心,更是杜甫詩歌“大雅”的要旨。在黃庭堅看來,要真正學習并理解杜詩,單從文字和聲律來理解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了解杜詩的內蘊情感和人格精神。學習的人如果真的能從這兩方面去感受,自然“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這篇文章看似說理,但飽含感情,在重點論述杜詩之“意”的同時一并說明自己之所以將其命名“大雅”的真正原因。
上一篇:黃庭堅《東郭居士南園記(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絕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