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①
【題解】
這首詩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秋末冬初,離開東魯家南游吳越時在金陵所作。此詩格調略顯低沉,也許和詩人那段時間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關。
詩中由秋夜凄寒,烘托內心凄苦;又見孤雁南飛溪北流,道出自己不愿南行渴望北歸的復雜心情。全詩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勁直之氣,以形象化的典故與比喻結尾,使境界淡遠,為無限的飄零之感增添了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原文】
宛溪霜夜聽猿愁②,去國長為不系舟③。
獨憐一雁飛南海,卻羨雙溪解北流④。
高人屢解陳蕃榻⑤,過客難登謝朓樓。
此處別離同落葉,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釋】
①崔侍御:崔成甫,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任秘書省校書郎等職。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為李林甫所排擠,貶黜湘陰,乾元元年卒。
②宛溪:在今安徽宣城。
③去國:指離開長安。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出自《莊子·列御寇》:“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
④雙溪:在宣城東土山下。此句有思念朝廷的意思。
⑤高人:指崔成甫。陳蕃榻:宇文太守。此指陳蕃禮遇崔成甫,屢次宴請登高賦詩,以禮相待,每來都為崔成甫特設一榻。
【譯文】
在宛溪的秋霜之夜聽到猿啼聲聲,凄凄切切,內心平添了無盡的憂愁,離開長安太長時間的我,如同一只失去纜繩而漂泊不定的小舟。
獨獨可憐的是,我如同一只孤雁獨自飛向南海,前途未卜,卻是羨慕宣城的雙溪,依舊可以無憂無慮地向北而流。
崔侍御您屢次如同陳蕃待您一樣特意為我解系一榻招待我,而我這匆匆過客如此落魄,已難以登臨謝朓樓。
此時此地,你我分別就如同這紛飛的落葉,寒風一起,在秋日的敬亭山前散去,各奔東西,不知哪一朝才能再度相聚。
上一篇:李白《寄東魯二稚子》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白《寄淮南友人》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