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
【原文】
王師學琴三十年①,響如清夜落澗泉。
滿堂洗盡箏琶耳,請師停手恐斷弦。
神人傳書道人命②,死生貴賤如看鏡③。
晚知直語觸憎嫌④,深藏幽寺聽鐘磬。
有酒如澠客滿門⑤,不可一日無此君。
當時手栽數寸碧⑥,聲挾風雨今連云。
此君傾蓋如故舊,骨相奇怪清且秀。
程嬰杵臼立孤難⑦,伯夷叔齊采薇瘦⑧。
霜鐘堂上弄秋月,微風入弦此君說。
公家周彥筆如椽⑨,此君語意當能傳。
【注釋】
①王師:即祖元大師。
②道:預卜。
③如看鏡:就好像鏡中看東西一樣清楚明白。
④晚知:后來才知道。憎嫌:憎惡嫌棄。
⑤有酒如澠:是說酒非常多。澠(miǎn),古代河流名。
⑥寸碧:比喻竹苗短小。
⑦杵臼立孤:取自《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的“趙氏孤兒”的故事。
⑧伯夷叔齊:伯夷和叔齊為商朝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武王滅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逃至首陽山,靠采薇生活,最后餓死。
⑨周彥:王庠,字周彥,為祖元從弟。筆如椽:即文章寫得十分精彩。
【譯文】
祖元大師專注琴技三十年,他彈琴時,那美妙的琴聲就好像夜間山中澗水泠泠。
他的琴音美妙,聽的人一洗往日的箏琶聲;眾人因怕把琴弦彈斷,請祖元大師到此停手。
祖大師為人算命,預卜人的福禍貴賤,就好像在鏡子中看東西一樣,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祖大師后來明白,說話太過直白只會招致大家的憎惡和嫌棄,因此他深居佛門,聽那鐘磬之聲。
他的酒非常多,因此每天賓客滿門,當然“此君”也在行列之中。
他當時栽的小竹子,現在已經長得直插云霄,每當風雨之時,那風吹竹桿雨打竹葉的聲響就不絕于耳。
竹子與人相親,就好比好友和以前的舊相識一樣在路上重逢,傾蓋交談,那竹子長得修長,讓人感覺它很是清秀。
竹子就像那為了立孤而先后赴難的程嬰和公孫杵臼一樣,就像那寧肯餓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一樣堅貞。
在霜鐘堂上賞月彈琴,微風輕輕吹過,竹葉發出的沙沙聲就好像有人在竊竊私語一樣。
你的從弟周彥文章寫得十分精彩,是大手筆之人,他定能把竹子的話語寫出來,使之代代流傳。
【賞析】
此詩作于元符二年(1099),當時,黃庭堅在戎州,曾與戎州之北的榮州王庠及其從兄祖元和尚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這首詩就是黃庭堅題祖元的此君軒。榮州:今四川榮縣。祖元大師:俗姓王,僧人。此君,即竹子。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是題軒,但實際上卻是在寫人,即祖元大師。詩中一開始寫了祖元大師的琴技之高超,“響如清夜落澗泉,滿堂洗盡箏琶耳”,接著,寫祖元大師的占卜之術十分高明,甚至可以做到“死生貴賤如看鏡”,但因為他直言不諱的緣故,不被大家所喜歡,因此深居佛門避嫌。之后,又寫了祖元大師的嗜酒好客,最后寫祖元大師親自栽種的竹子,通過對竹子外形的描寫,又以古代的節烈之士比竹,體現竹子外柔內剛的堅貞,從而通過竹子映射出祖元大師的人品。這么多內容交錯寫來,為我們大家塑造了一個性格豪邁但又滿腹才華的僧人形象,讓人嘆為觀止。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在于運用烘托的手法,以物喻人。所以我們才會有這首詩說是題軒,實則是在寫人,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黃庭堅《寄陳適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寄黃幾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