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宛陵張待舉曲肱亭①
【原文】
仲蔚蓬蒿宅②,宣城詩句中③。
人賢忘巷陋,境勝失途窮。
寒菹書萬卷④,零亂剛直胸。
偃蹇勛業(yè)外⑤,嘯歌山水重。
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fēng)。
【注釋】
①宛陵:古縣名,宋時名宣城縣,為宣州治所,今屬安徽省。
②仲蔚:指東漢張仲蔚,隱居不仕,“所處蓬蒿沒人,閉門養(yǎng)性,不治榮名”(皇甫謐《高士傳》)。
③宣城:指南齊詩人謝朓,他曾任宣城太守,世稱“謝宣城”。
④寒菹(zū):冷的腌菜。
⑤偃(yǎn)蹇(jiǎn):高蹈遺世。勛業(yè):功名事業(yè)。
【譯文】
東漢隱士張仲蔚的住處蓬蒿沒人,原來他是在閉門養(yǎng)性;南齊的謝宣城經(jīng)常在別人的詩句中被提及。
只要有賢能的人,就會忘記巷里的簡陋,如果身居勝境,那也不會有窮途末路的悲哀。
只有那簡單的飯食與萬卷藏書占據(jù)你的心中。
張待舉不追求功名與事業(yè),高蹈遺世,徜徉于山水林泉,長嘯而歌。
你高臥在床,那早晨的陣陣鳴叫不能把你叫起,你只管擁被而臥,聽那陣陣松風(fēng)。
【賞析】
此詩作于元豐七年(1084),時黃庭堅監(jiān)德州德平鎮(zhèn)。這首詩是一首題詠亭子的詩,但詠亭實為詠人。
既是詠亭,則離不開寫物,然此詩卻并不黏著于景物,而是脫略其形跡,以人形物。前四句尚是人與境合寫,但境只是由人帶出,詩中寫到四位古人,由其人其事烘托出居處的樸拙古雅,如“人賢”一聯(lián)謂有賢者在就忘卻了巷陌的陋窮,居于勝境也就不會有窮途的悲嘆,人格為窮巷增色,景色又替人排憂,人與境交相映照。
隨后寫他心中不以功名事業(yè)為念,唯有簡單的飯食與萬卷書籍,從而寫出了其安貧樂道,專一讀書。“嘯歌山水重”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徜徉山水林泉之間的隱士的品格,即超塵出世。隨后兩句“晨雞催不起,擁被聽松風(fēng)”很傳神地刻畫了一個擁被高臥,聆聽窗外陣陣松風(fēng)的隱士形象。因為人有此種品格,那么所居之處、所建的亭子自然也就具有了這種品格。
上一篇:黃庭堅《題子瞻枯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題竹石牧牛》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