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懷感事寄梅圣俞①
【原文】
相別始一歲,幽憂有百端②。
乃知一世中,少樂多悲患。
每憶少年日,未知人事艱。
顛狂無所閡③,落魄去羈牽④。
三月入洛陽,春深花未殘。
龍門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⑤,一見已開顏。
不暇謁大尹⑥,相攜步香山。
自茲愜所適⑦,便若投山猿⑧。
幕府足文士⑨,相公方好賢⑩。
希深好風骨,迥出風塵間?。
師魯心磊落?,高談羲與軒。
子漸口若訥,誦書坐千言。
彥國善飲酒,百盞顏未丹。
幾道事閑遠,風流如謝安。
子聰作參軍,常跨跛虎韉。
子野乃禿翁,戲弄時脫冠。
次公才曠奇,王霸馳筆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為閬仙?。
惟予號達老,醉必如張顛。
洛陽古郡邑,萬戶美風煙。
荒涼見宮闕,表里壯河山。
相將日無事?,上馬若鴻翩。
出門盡垂柳,信步即名園。
嫩籜筠粉暗,淥池萍錦翻?。
殘花落酒面,飛絮拂歸鞍。
尋盡水與竹,忽去嵩峰巔。
青蒼緣萬仞?,杳藹望三川?。
花草窺澗竇?,崎嶇尋石泉。
君吟倚樹立,我醉欹云眠?。
子聰疑日近,謂若手可攀。
【注釋】
②幽憂:過度憂勞;憂傷。
③無所閡(hé):無可阻擋。閡:阻隔不通。
④落魄:豪邁,不拘小節。羈牽(jī qiān):羈絆牽制。
⑤伊水: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欒川縣伏牛山北麓,東北流,在偃師縣楊村附近入洛河。畔:河邊,河畔。
⑥不暇(xiá):沒有空閑,來不及。大尹:府尹,州府長官,此處指錢惟演。
⑦自茲(zī):從此,從現在開始。茲:此,這個。指示代詞。愜(qiè):滿足。
⑧若:宛若,像。投:放。
⑨幕府:地方軍政掌管的官署,這里指錢惟演的府署。
⑩相公:指錢惟演。錢惟演,字希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學家,為“西昆體”骨干詩人。他喜招徠文士,獎掖后進。晚年為西京留守時,對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頗有提攜之恩。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希深:謝絳,字希深,其先陽夏人。迥(jiǒng)出:遠出,遠遠超出。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很有文學才能,是歐陽修的朋友。
?吟哦:指作詩。
?閬(làng)仙:閬苑神仙。
?相將:相隨。
?嫩籜(tuò):初生而柔弱的筍殼?;X:竹筍外層一片一片的外皮、筍殼。筠(yún):竹子的青皮。淥(lù):形容水很清澈。
?緣:攀援。萬仞(rèn):形容山極高。
?杳靄(yǎo ǎi):云霧幽深渺茫的樣子;云霧縹緲的樣子。
?竇(dòu):孔,洞。
?欹(qī)云眠:側身睡在云朵上面。欹:側身,傾斜,歪向一邊。
【譯文】
我們相互分別剛剛一年,可那過度憂傷的思念竟已積聚了百般。
此時我才知道,人的一生中,快樂的事情很少,而更多的則是悲傷與憂患。
每當我回憶起年少時的日子,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這人世如此艱難。
那時的我放蕩不羈、無所阻隔,行事豪邁不拘小節,來去自由、沒有羈絆掛牽。
去年三月我來到洛陽,那時候正是春深時節,花兒還沒有凋殘。
那真是龍門青翠,郁郁蔥蔥,伊水清澈,流水潺潺。
我就在伊水河畔與你相逢,剛一見到你時,我就已經欣喜得露出了歡快的笑臉。
我們來不及休息就一同前去拜謁了府尹錢惟演,又手牽著手一起漫步在香山。
自從那時起,我就感到十分愜意,就像是籠子里的山猿被放歸山林。
幕府中有眾多文人賢士,因為相公正好是一位喜愛賢德才能的人。
謝希深一身好風骨,遠遠超出風塵之間的凡人。
尹師魯心地善良、光明磊落,喜歡高聲談論遠古時期的伏羲與軒轅。
尹子漸不愛開口講話,但是背誦起詩書文章來,卻能滔滔不斷。
富彥國喜歡喝酒,即使喝一百杯酒后,他的臉色也不會變紅。
王幾道喜好清閑悠遠的生活,閑逸風流之氣就像是晉朝的謝安。
楊子聰擔任參軍,常常騎著跛腿的老馬,馬背上披著破馬鞍。
張子野就是一個脫發禿頂的老翁,我們在一起玩樂的時候常常戲弄他摘下帽子。
孫次公他才華卓越,堪稱曠世奇才,非常喜歡作政論文章,王霸之氣常常流于筆端。
梅圣俞擅長吟詩,我們都戲稱你為“閬苑仙”。
只有我自號為達老,喝醉之時一定特別像張顛。
洛陽是千年古都,千家萬戶居于此,風景優美宛如曠世風煙。
雖然宮闕顯得荒涼,但城里城外都顯示出壯麗的河山。
我們相隨多日閑來無事,飛身上馬悠游郊外就像是飛鴻舞翩躚。
走出門外只見垂柳遍布視野,我們信步漫游在各個名勝園林。
遠處大片鮮嫩的竹筍冒出地面,青色的竹子與粉色的嫩筍交相輝映,清澈的池水,翠綠的浮萍下偶爾有錦鯉翻躍著跳出水面。
凋謝的花兒飄落在酒杯中,暢游歸來時,楊柳的飛絮翩翩然輕拂著我們的馬鞍。
我們看盡清水與翠竹,隨后就去攀登嵩山峰巔。
我們在青山中攀爬有萬丈之高,在縹緲的霧靄中看盡三川。
我們在花草的縫隙中窺探澗水與山洞,在崎嶇山路中尋找石上激流的山泉。
你站在大樹旁吟詩,我側著身子醉臥在云朵下安眠。
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子聰懷疑太陽離我們很近,他說就像是信手可攀援。
【原文】
共題三醉石,留在八仙壇。
水云心已倦,歸坐正杯盤。
飛瓊始十八①,妖妙猶雙環。
寒篁暖鳳嘴,銀甲調雁弦②。
自制白云曲,始送黃金船。
珠簾卷明月,夜氣如春煙。
燈花弄粉色,酒紅生臉蓮。
東堂榴花好,點綴裙腰鮮。
插花云髻上③,展簟綠陰前④。
樂事不可極,酣歌變為嘆。
詔書走東下,丞相忽南遷。
送之伊水頭,相顧淚潸潸⑤。
臘月相公去,君隨赴春官。
送君白馬寺,獨入東上門。
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
當時作此語,聞者已依然⑥。
【注釋】
①飛瓊:仙女名。后泛指仙女,此指侑酒的歌女。
②雁弦:琴箏等樂器弦柱排列整齊如雁行。
③云髻(jì):高高的發髻。
④?。╠iàn):竹席。
⑤潸潸(shān):不斷流淚的樣子。
⑥聞者:聽到的人。依然:和以前一樣;同依依,依戀不舍。
【譯文】
我們一起題詩“三醉石”,共同留步在八仙壇。
欣賞流水白云的心已經疲倦,我們就端坐在杯盤前,一起飲酒狂歡。
歌妓才剛剛十八歲,舞姿妖嬈美妙猶雙環。
歌女吹奏笙篁悅耳動聽,琴師舞動銀甲調動琴弦,彈出悅耳的樂曲。
我即興為笙簫填詞作成白云曲,并起手送上黃金船。
珠簾卷起,只見明月高懸,夜間的云霧就像是春天的云煙。
燈光將花兒渲染成粉色,酒醉后臉龐泛起紅潤的顏色,就像是臉上長出了紅蓮。
東堂的石榴花開得正濃,將裙腰點綴得更加鮮艷。
踏青時我們在云髻上插上鮮花,在青翠的樹蔭下鋪開竹席,我們促膝交談。
可快樂的事情還沒能達到極致,酒宴之上酣暢的歌聲也隨之變成了哀嘆。
皇帝的詔書東行宣告如下,丞相因事獲罪,被罷“同平章事”,隨后被貶謫到隨州去當節度使。
我們相送到伊水河畔,互相看著對方忍不住淚水漣漣。
臘月的時候相公離去,你隨后便要進京參加春季的禮部會考。
我送你送到白馬寺,你獨自一人騎馬進了東上門。
舊時的宮府中還有誰與我同在,新年時只有我還沒有歸還。
當時我寫下這首詩篇,聽到的人還是依依不舍,一如從前。
【賞析】
歐陽修與梅堯臣相識于一次郊游,后來梅堯臣返回都城,歐陽修因懷念知心朋友梅堯臣,便寫下了這首憶舊之作。這首五言排律約作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的冬天。
歐陽修作為一代文學巨匠,梅堯臣作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他們之間擁有三十年的友誼。在青年時期,他們就組織發起詩文革新運動。在詩文交往中,他們不斷實踐自己的文學主張,以此來促進宋代詩文革新形成與唐代文學完全不同的、具有宋代文學特色的新紀元。
這首詩寫于他們分手的一年后,詩中描述了他們相逢的地點在伊水河畔,剛一見面就有相見恨晚之感。因為二人“一見已開顏”,自然就奠定了后來三十年之久的友誼。當時,他們來不及休息就一起前去拜謁了府尹錢惟演,他們如愿以償成為其幕府中的幕僚,然后又一起手牽著手漫步在香山。接下來詩人具體回憶了他們幾個伙伴一起郊游的快樂情景,分別介紹了同在錢惟演幕府中的這些當代賢才,諸如獨具風骨的謝希深、喜歡高聲談論遠古文化的尹師魯、號稱“閬苑仙”的梅圣俞等,諸多曠世奇才會聚相公門下,可見大尹錢惟演也是一個喜歡廣納賢才,獎掖后進之人。只可惜好事不能長久,錢惟演因事獲罪,被罷“同平章事”,隨后被貶謫到隨州當節度使,最終賢才各自分散。結句“故府誰同在,新年獨未還”,充分表達了作者如今從美好的回憶中走出來時,面對朋友們各在一方,不免生出凄涼之情。
本詩以敘事為主,借景抒情,意境開闊悠遠,構思奇特巧妙,夾敘夾議,委婉周詳。
上一篇:歐陽修《黃溪夜泊》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