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竹石牧牛
【原文】
野次小崢嶸①,幽篁相倚綠②。
阿童三尺箠③,御此老觳觫④。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
牛礪角猶可,牛斗殘我竹⑤。
【注釋】
①野次:即野外。崢嶸:指山高俊秀。這里借指形態奇怪的石頭。
②幽篁(huáng):即指深邃茂盛的竹林。
③阿童:即小牧童。箠(chuí):指竹鞭。
④御:駕馭。觳(hú)觫(sù):因恐懼害怕而渾身發抖的樣子。
⑤殘:指損害。
【譯文】
荒郊野外看見一塊奇奇怪怪的小石頭,石頭旁邊長有一片深邃茂密的竹林。
牧童手拿三尺長的竹鞭,正在駕馭著因害怕而瑟瑟發抖的老牛。
這塊奇怪的石頭我實在太喜歡了,小牧童你別讓老牛用它來磨角哦!
即便是老牛非要用那塊石頭磨角我也勉強接受,但是萬不可讓牛在此斗毆,以免弄壞這片竹林。
【賞析】
這首詩作于元祐三年(1088)。蘇軾與李公麟合作畫了一幅竹石牧牛圖,黃庭堅為這幅畫作詩一首。
這首題畫詩,如所題的畫一樣,“甚有意態”。宋代繪畫藝術尤其繁榮,題畫詩也頗為繁多,蘇軾、黃庭堅都是這類詩作的能手。
這首詩應該從兩個層次理解,前四句都是用來描寫畫作中的內容,從詩人創作的詩句中,我們就仿佛看見了《竹石牧牛圖》的全貌。
這首詩的后面四句才是詩人由《竹石牧牛圖》而引發的感慨。詩人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寫了自己最愛那塊棱角分明的石頭,勸說老牛不要磨損石頭的棱角,后面又退而求其次地說即便老牛想要在這塊石頭上磨角,也希望兩牛爭斗的時候不要去破壞那片竹林。詩人用生活中的牛礪角、斗牛這樣的常見畫面,體現了詩人不愿與當局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
黃庭堅的這首詞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就在于他并沒有將《竹石牧牛圖》當成一幅想象中的畫作來描寫。詩人完全把這幅畫作當成現實生活中的實景去分析,仿佛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看見了竹林、怪石、小牧童及老牛之間的關系,其中詩人對竹、石、牧童及牛的描寫是那么栩栩如生,仿佛是作者親眼所見,而文中的“牛斗”暗指當時的黨羽之爭,最開始的黨羽之爭最起碼還有基本的政治原則性,對事不對人,可是后來的爭斗就愈演愈烈,以至于形成兩大派系互相傾軋,從“礪角”慢慢到“牛斗”,詩人非常希望這無休止且破壞力極大的黨羽之爭盡快結束,不要將田園生活的美好破壞了。
這首詩寫出了農村平靜的田園生活,也曲折地表述了詩人對當時黨羽之爭的厭惡之情,黃庭堅珍愛的竹林,也代表了他向往的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
上一篇:黃庭堅《題宛陵張待舉曲肱亭》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