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母校書棄官還江東 ①
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
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
念君拂衣去,四海將安窮。
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 ② 。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魚鳥際,澹爾蒹葭叢。
無庸客昭世,衰鬢日如蓬 ③ 。
頑疏暗人事,僻陋遠天聰。
微物縱可采,其誰為至公。
余亦從此去 ④ ,歸耕為老農。
【校】
①校,一作“祕”。
②澄,顧元緯本、凌本俱作“九”。
③日,顧元緯本、凌本俱作“白”。
④余,劉本、《唐詩品匯》俱作“今”,誤。
【注】
校書: 按《唐書·百官志》:弘文館有校書郎二人,集賢殿書院有校書四人,秘書省有校書郎十人,著作局有校書郎二人,崇文館有校書郎二人,司經局有校書四人,皆九品官。
素風: 袁宏《三國名臣贊》:“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拂衣: 《后漢書·楊彪傳》:“孔融魯國男子,明日便當拂衣而去。”
扣舷: 舷,船邊也。扣舷為聲,以節歌。郭璞《江賦》:“詠采菱以扣舷。”
和光: 《老子》:“和其光,同其塵。”
昭世: 鮑照詩:“浮生旅昭世,空事嘆年華。”
頑疏: 嵇康詩:“匪降自天,實由頑疏。”
天聰: 曹植《求通親親表》:“冀陛下儻發天聰,而垂神聽也。”
上一篇: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并序》原文、注釋
下一篇:王維《送縉云苗太守》原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