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晚春》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原文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注釋
不久歸:將結束。楊花:指柳絮。榆莢:亦稱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形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飄落。才思:才華和能力。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他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并稱為“韓柳”。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賞析
此乃韓愈的《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年間,此時詩人已年近半百。這首詩描繪了暮春的景色。詩人不寫百花在暮春凋落,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這首詩似乎只是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機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層意思。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楊花、榆莢雖缺乏草木的“才思”,但它們并不因此藏拙,反而為晚春增添一景,雖然沒有繁花之美,但盡了自己的努力,這種精神是值得贊揚的。這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上一篇:韓 愈《湘中》賞析
下一篇:韓愈《山石》古詩全文賞析,寫作特色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