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郭沫若
魚鱗斑斑的白云
波蕩在海青色的天里
是首韻和音雅的
燦爛的新詩。
聽呦,風在低吟,
海在揚聲唱和;
這么冰感般的
幽繚的音波。
1921年10月13日
(選自《沫若詩集選讀》)
【賞析】
藍天、白云、和風、細浪,這本是常見的自然界物象,但在詩人的筆下,成了一幅畫、一曲歌。這是由于詩人摒棄了一般性的描寫,巧妙地運用比喻手法,令這一切都帶有濃郁的藝術氣息。自然界不同的景致,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詩人抓住人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詩中為我們營造了兩顆藝術珍品。第一節,他著眼于視覺形象,描繪了一幅畫面:朵朵白云,似游蕩于大海中的魚兒,粼光片片,詩一般的和諧、優雅。第二節以起句“聽呦”,自然引人們由視覺轉向聽覺。和風吹動海浪,發出有節奏的音響,猶如一曲和聲,淺談低吟,余音渺渺,似在傾訴萬千感受。詩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于景色的描繪中,透露了詩人的情懷。五四時期突起的詩人,在為新事物、新生活謳歌,寄情于蔚藍的海之中。但是在1921年,時屬革命的退潮期,詩人不免感到惆悵,于風吟海唱中,感到一絲冰冷,暗示出當時的沉重心情。
小詩的風格婉約,感情細膩。貼切自然的比喻,顯示了浪漫主義詩人點石成金的神力。遣詞造句,頗見功底。把白云喻為“魚鱗”,動詞就順理成章地選用“波蕩”。“海青色”是海的色彩,更與魚鱗相匹配。聽覺感受中,風是低吟,音波就“幽繚”地漸漸融入虛無,而不是戛然而止的激越音符。詩具內蘊,并不完全說透,點到即可,給讀者留下浮想聯翩的思維空間。
(劉可)
上一篇:郭沫若《鳴蟬》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新月與白云》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