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豬鹿馬
孝武未嘗見驢。
謝太傅問曰:“陛下想其形,當何所似?”
孝武笑云:“正當如豬”。
——見《世說新語》
這位東晉皇帝所鬧的笑話,和西晉惠帝問蝦蟆的叫聲是為公還為私的,真真是無獨有偶。
但在孝武帝公然還知道“豬”,也可以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過他所認識的豬或許是祭祀時遠遠望見陳在牲架上的豬吧。豬去了毛,平滑而凈白,看來并不怎么惡心;再加上牲架的高度自然也就可以騎了。
這個笑話也證明全憑主觀的想象是怎樣的靠不住。這是一種主觀主義。但另外還有一種主觀主義,卻是有意的歪曲客觀。頂有名的故事,便是趙高的“指鹿為馬”了。
認驢似豬是出于無智,指鹿為馬是出于知識的誤用。前一種的主觀主義,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以療治其愚昧,后一種的主觀主義愈知道得一些科學方法,愈足以增其詭詐。同一科學,人道主義者用之以增進人類的幸福,法西斯蒂用之以殲滅幸福的人類。在這兒除掉科學的方法之外,顯然還須得有道德的力量或政治的力量以為后盾。
要克服主觀主義,全靠個人的主觀努力依然是不夠的。
趙高在作怪,天下的鹿子都會成為馬兒。
法西斯細菌不絕滅,一切的科學都會成為殺人的利器了。
驢乎?豬乎?尚其次焉者矣。
1942年10月23日
上一篇:郭沫若詩文名篇《題畫記》原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詩文名篇《駱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