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賞菊詠懷
茱萸〔1〕新插罷,
歸獨醉余酤。
逸性懷陶隱〔2〕,
狂歌和狗屠〔3〕。
黃花〔4〕荒徑滿,
青眼故人殊〔5〕。
高格自矜賞,
何須蜂蝶諛。
說明
《詩稿》推斷此詩作于1907年。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賞菊詠懷,以菊花的高潔自譽。追慕晉代高格之士陶淵明,引戰國任俠悲歌之士荊軻,不拘禮法、不同流俗之晉代名士阮籍為同調。珍視故友情誼,鄙棄阿諛奉承的鉆營之徒,對不學無術的市井小人進行嘲諷。
注釋
〔1〕茱萸,植物名,可入藥。重陽節佩戴茱萸,可以去邪辟惡。《續齊諧記》載:九月九日,各令人作絳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飲菊花酒。古代重陽節也有插茱萸風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逸性,超逸豪邁。陶隱,即陶潛,字淵明,晉代大詩人。為人閑靜少言,性嗜酒,愛菊,好讀書,不求甚解。為彭澤令時,郡遣督郵至縣,要他束帶出迎,他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耶!”于是掛冠離去,世稱陶靖節先生。
〔3〕狂歌,放聲歌詠。《史記·刺客列傳》載:荊軻到燕國,常與屠狗之人狗屠、高漸離擊筑,和而歌。后荊軻離燕入秦刺殺秦始皇,別于易水,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燕趙慷慨悲歌之士。參見《敝帚集》對聯二十三注〔14〕。
〔4〕黃花,菊花。《淮南子·時則訓》:“菊有黃華”。
〔5〕青眼,原稿作“清眼”,校改。相傳晉代阮籍能為青白眼,見一般俗士,以白眼相對;見意趣相投的嵇康來訪,則以青眼相待。后以青眼謂珍視、器重。殊,即殊遇,特殊的知遇。此句喻不忘舊友故交,銘記知遇之恩。
上一篇:《早起》敝帚集與游學家書
下一篇:《邨居即景》敝帚集與游學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