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言破袁紹
建安五年十月
【題解】
曹操寫給漢獻帝的一封奏捷報告。文中說,袁紹想要擁立劉虞為帝,擅自鑄造了金印、銀印。曹操認為,袁家深受皇家大恩,卻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所以親率兵馬,在官渡和袁紹決戰,斬殺袁紹八位大將,擊潰袁軍。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逃走。
【原文】
大將軍鄴侯袁紹①,前與冀州牧韓馥②,立故大司馬劉虞③,刻作金璽④,遣故任長畢瑜詣虞⑤,為說命祿之數⑥。又紹與臣書云:“可都鄄城⑦,當有所立。”擅鑄金銀印⑧,孝廉計吏⑨,皆往詣紹。從弟濟陰太守敘與紹書云⑩:“今海內喪敗,天意實在我家,神應有征,當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則北兄長,以位則北兄重。便欲送璽,會曹操斷道?。”紹宗族累世受國重恩,而兇逆無道,乃至于此。輒勒兵馬?,與戰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斬紹大將淳于瓊等八人首,遂大破潰。紹與子譚輕身迸走?,凡斬首七萬余級?,輜重財物巨億?。(《魏志·武帝紀》注引《獻帝起居注》)
【注釋】
①大將軍鄴侯袁紹:袁紹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割據河北,代表著士族豪強的利益。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大將軍,任袁紹為太尉,在曹操之下。袁紹不愿領受,當時曹操的勢力又遠不如袁紹,所以主動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不過,袁紹一直駐守河北,所以即便當了大將軍,對他來說也只是個空銜。
②冀州牧韓馥(fù):董卓專權時,任命韓馥為冀州牧。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及河南北部。
③大司馬劉虞:劉虞是東漢的皇族,原本任職幽州牧。董卓專權時任職大司馬,但只是個續銜,并沒有赴任。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紹和韓馥合謀,要立劉虞為帝,劉虞沒有接受。后來,劉虞死于軍閥混戰中。
④金璽:金印。指皇帝用的印。
⑤任長畢瑜詣虞:任長,人口萬戶以上的縣,行政首長稱為令;人口萬戶以下的縣,行政首長稱為長,此處指任縣的長官。畢瑜:前任任長。詣虞:到劉虞那里去。
⑥命祿之數:命祿,天命祿位。數:規律。
⑦鄄(juàn)城:今屬山東。袁紹原本計劃著在鄄城建都,立劉虞為帝。
⑧擅鑄金銀印:擅自鑄造金印、銀印。金印、銀印為百官用的印,根據官位等級不同,有金質、銀質、銅質,大小也不一樣,都是皇帝授予的。
⑨孝廉計吏:孝廉,東漢選舉官吏時的一個科目,郡國滿二十萬戶,每年可以推舉孝廉一人,由皇帝任命。計吏:州郡里的屬官。
⑩敘:袁敘,袁紹的堂弟。
?南兄:指袁術。袁術當時割據揚州,想要在壽春稱帝。因為袁術在南方,所以袁敘稱其為南兄。袁紹在北方,所以袁敘稱其為北兄。袁敘的意思是袁術原本想要擁立袁紹為帝。
?會曹操斷道:遭遇曹操的軍隊阻斷了道路。
?輒勒:立即統率。
?輕身迸走:倉皇逃走。
?凡斬首七萬余級:凡,共。首:古時以斬殺多少敵人首級論軍功。
?輜重財物巨億:輜重,軍用器械、營帳、糧草等的統稱。巨億:十億以上,形容非常多。
【精要簡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會戰,經過幾個月的戰斗,曹操在十月打敗袁紹的十萬大軍,袁紹帶著八百騎兵逃回河北。
經此一役,袁紹的主力部隊幾乎被消滅殆盡,冀、青、幽、并四個大州的士族地主軍閥勢力都遭受了致命的打擊,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曹操《上雜物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操《下令增杜畿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