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六月二十七日《屈原》決定在北碚上演,朋友們要我去看,并把嬋娟所抱的一個瓶子抱去。這個燒賣形的古銅色的大磁瓶,是我書齋里的一個主要的陳設,平時是用來插花的。
《屈原》的演出我在陪都已經看了很多回,其實是用不著再往北碚去看的,但是朋友們的勞苦非得去慰問一下不可,于是在二十六日的拂曉我便由千廝門趕船坐往北碚,順便把那個瓶子帶了去。
今天延綿下來了的梅雨季,老是不容易開朗,已經斷續地下了好幾天的雨,到了二十七日依然下著,而且是愈下愈大。
二十七是星期六,是最好賣座的日期。雨大了,看戲的人便不會來。北碚的戲場又是半露天的篷廠,雨大了,戲根本也就不能上演,因此,朋友們都很焦愁。
清早我冒著雨,到劇社里去看望他們,我看到每一個人的表情都沉悶悶地,就像那梅雨太空一樣稠云層迭。
有的在說:“這北碚的天氣真是怪,一演戲就要下雨。聽說前次演《天國春秋》和《大地回春》的時候,也是差不多天天都在下著微雨的。”
有的更幽默一些,說:“假使將來要求雨的時候,最好是找我們來演戲了。”
我感覺著靠天吃食者的不自由上來,但同是一樣的雨對于劇人是悲哀,對于農人卻是歡喜。聽說今年的雨水好,小麥和玉蜀黍都告豐收,稻田也突破了紀錄,完全栽種遍了。
不過百多人吃著大鍋飯的劇人團體,在目前米珠薪桂的時節,演不成戲便沒有收入,的確也是一個偉大的威脅。
辦公室里面云衛的太太程夢蓮坐在一條破舊的臺桌旁,沒精打采地在戲票上蓋數目字。
桌上放著我所抱去的那個瓶子,呈著它那黝綠的古銅色,似乎也沉潛在一種不可名狀的焦愁里面了。
突然在我心里浮出了一首詩。
——“我做了一首打油詩啦。”我這樣對夢蓮說。
夢蓮立即在臺桌上把一個舊信封翻過來,拿起筆便道:“你念吧,我寫。”
我便開始念出:
不辭千里抱瓶來,此日沉陰竟未開。
敢是抱瓶成大錯?梅霖怒灑北碚苔。
夢蓮是會做詩的,寫好之后她沉吟了一會,說:“兩個‘抱瓶’字重復了,不大好。”說著她便把第三句改為了:“敢是熱情驚大士。”她說:“是你把觀音大士驚動了,所以下雨啦。”
——“那嗎,索性把‘梅霖’改成楊枝吧。”我接著說。
于是詩便改變了一番面貌。
鄰室早在開始排戲,因為有兩位演員臨時因故不出場,急于要用新人來代替,正在趕著排練。
夢蓮和我把詩改好之后走出去看排戲。
臨著天井的一座大廂房,用布景的道具隔為了兩半,后半是寢室,做著食堂的前半作為了臨時的排演場。有三尺來往高的半壁作為欄桿和天井隔著,左右有門出入。
在左手的門道上,靠壁有一條板凳,飾嬋娟的瑞芳正坐在那兒。
夢蓮把手里拿著的詩給她看。
——“這‘怒’字太兇了一點。”瑞芳看了一會之后指著第四句說。
——“我覺得是觀音菩薩生了氣啦,”我這樣說,“今天老是不晴,戲會演不成的。”
——“其實倒應該感謝這雨。”瑞芳說,“你看,演得這樣生,怎么能夠上場呢?”
我為她這一問略略起了一番深省。做藝術家的人能有這樣的責任心,實在是值得寶貴;也唯其有這樣的責任心,所以才能夠保證得藝術的精進吧。
——“好的,我要另外想一個字來改正。”我回答著。
——“嬋娟出場了!嬋娟!”導演的陳鯉庭在叫,已經在開始排第四幕,正該瑞芳出場的時候。
瑞芳應聲著,匆匆忙忙地跑去參加排演去了。我便坐到她的座位上靠著壁思索。我先想改成“遍”字。寫上去了,又勾倒過來,想了一會又勾倒過去;但是覺得仍舊不妥帖,便又改為“透”字。“楊枝透灑北碚苔”,然而也不好。最后我改成了“惠”字。
剛剛改定,瑞芳的節目演完了,又匆匆忙忙地跑了過來。
——“改好了嗎?”她問。
我把改的“惠”字給她看。
——“對啦,這個字改得滿好,這個字改得滿好。”她接連著說,滿愉快而天真地。
夢蓮在旁邊似乎也在思索,到這時她說:“那嗎‘驚’字恐怕也要改一下才好了。”
——“用不著吧?驚動了的話是常說的。”瑞芳接著說,依然是那么明朗而率真。
雨到傍晚時分雖然住了,但戲是沒有方法演出的。有不少冒著雨從遠方來看戲的人,晚上不能回家,結果是使北碚的旅館,一時呈出了人滿之狀,“大士”的“惠”,毫無疑問地,是普濟到了一般的小商人了。
第二天,二十八日,星期。清早九點鐘的時候,雨又下起來了。四處的屋檐都垂起了雨簾。
同住在兼善公寓一院里面的王瑞麟,把鯉庭和瑞芳約了來,在我的房間里同用早點。
瑞芳突然笑著向我說:“那一個字又應該改回去了。”
我覺得這話滿有風趣。我回答道:“真的,實在是生了氣。”
瑞麟和鯉庭都有些詫異,不知道我們所說的是什么。
我把故事告訴他們。同時背出了那首詩:
不辭千里抱瓶來,此日沉陰竟未開。
敢是熱情驚大士?楊枝惠灑北碚苔。
不過這個字終究沒有改回去。因為不一會雨就住了,痛痛快快地接連又晴了好幾天。好些人在看肖神,以為《屈原》一定無法演出的,而終于順暢地演了五場。聽說場場客滿,打破紀錄,農人劇人皆大歡喜。惠哉,惠哉。
1942年7月8日
上一篇:郭沫若《銀杏》詩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飛雪崖》詩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