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樓晚景
其一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1]雪成堆。
從今潮上君[2]須上,更看銀山[3]二十回。
其二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chè)[4]紫金蛇。
其三
青山斷處[5]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
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
【注釋】
[1]指顧:一會兒。
[2]君:指蘇軾友人。
[3]銀山:洶涌奔來、卷起巨浪如雪堆的潮頭。
[4]掣(chè):牽動,引動。
[5]青山斷處:不相連而相近的青山之間的中間地帶。
【譯文】
其一
海上波濤初來時像一條白線,轉眼在望海樓前就變成雪堆一樣了。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層樓,再來觀看白浪形成的銀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其二
一陣雨過后,向樓外一望,天色暗下來了,錢塘江和與之相連的大海,碧玉似的。遠處幾個地方烏云不時一閃一閃地發出電光,在天空中劃過,就像時隱時現的紫金蛇,要騰躍起飛。
其三
青山斷開的地方有層層的塔,隔條江水想要回應對岸人家的呼喚。傍晚,江上的秋風吹得很急切,為的是把鐘鼓的聲音傳到西興。
【解析】
熙寧五年(1072)八月,蘇軾入試院監試。在試院中,登望海樓賦此組詩,其五首,錄其三。望海樓,在西湖南鳳凰山腰,能觀錢塘江潮。
詩其一首句镕鑄前人《海潮賦》語,使之更加形象、生動,富表現力,易為讀者所理解,可謂“出新”。次句寫出海潮之變化迅速。末二句敘與友人觀潮興致甚高,蘇軾與友人書,言此時心情“快適”。
其二首句“橫風吹雨”的壯觀景象,以轉眼雨過潮平,未得展開。“雨過”一句寫潮平,心情亦平。清代評論家王文誥謂此句“確是逐日閑坐樓上看潮人語”。末句當時已傳誦。熙寧六年,蘇軾的前輩蘇頌見到了這首詩,有“樓上金蛇驚妙句”之語。
其三寫眺望隔岸西興。末二句寫秋風吹鐘鼓聲入西興。弦外之音,悠悠不絕。蘇軾神馳西興,與西興人共聽此鐘鼓之聲,而西興人亦與蘇軾同觀此錢塘江潮,可以引起聯想者很多。
上一篇:蘇軾《望江南(春未老)》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