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欧美乱伦,黄片免费在线视频,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中,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

吳淮生《蔚藍的愛琴海之旅》詩文集賞析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未知    更新于:2020-10-15 09:28:12

蔚藍的愛琴海之旅

(四篇)

平生最長的一夜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機在離地面一萬米的高空平穩地飛行,時值1992年4月29日,舷窗外是漆黑的夜。傍晚,于北京起飛時天正下雨,而此刻卻繁星滿天。蓋飛機在云層之上,不受陰雨氣象影響,再說已飛臨中亞地區,離北京很遠了,即便在低空,也未必有雨吧。熒屏上顯示外面的氣溫為攝氏零下50度,而機艙內卻是一個明亮而溫暖的世界,和空間的黑暗寒冷形成鮮明的反差。

400個席位并未坐滿。機上的旅客350人左右、國人與洋人約各占一半:前者一般比較年輕,大抵為經貿工作者、留學生和出國接受短期技術培訓者,后者年事較高的居多,看來大半為來東方旅游的歸客。在中國旅客中,我們出訪希臘的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可謂高齡矣:團長徐遲先生78歲,我年屆耳順,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金堅范主任和黑龍江作家賈宏圖先生分別為“知天命”與“不惑”,只有譯員龔潔女士尚在妙齡,未滿而立之年。

我靠在椅背上閉目而憩。忽然想到正寄身于茫茫天空中一只大鳥腹腔似的飛機客艙內,無依無憑,御風而行,一陣孤寂之感不禁襲來。其實并未脫離地球的封閉體系,仍在大氣層內,倘若乘坐宇宙飛船漂浮于外層空間,又該是如何感覺呢?

我們的座機固為密封艙,但低沉而單調的機器聲仍不絕于耳,足以驅散腦際的奇想,催我沉沉睡去。一覺醒來,飛機正開始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加機場降落。是時,為北京時間清晨6時,朝日該已噴薄而出,而這里還是大夜彌天,剛剛凌晨1時。我們逆地球自轉方向西行,可以說是追逐黑夜飛翔了。

在沙加機場停一小時,旅客均下機至機場大廳休息。廳中的免稅商店倒也琳瑯滿目。聽說這里的金首飾很便宜,但于此興趣索然,加之時間緊迫,言語不通,便未問津。只攝小影數幀,作為“到此一游”的印證。

返回飛機時,只見入口處站男女警察各一,分別對魚貫而行的男女旅客搜身。而北京機場對出入境的旅客卻寬松簡便得多,驗過護照便放行,如乘火車剪票一樣,旅客和行李也只需經過例行的安全門,并不搜身和打開箱籠檢查。此間如此嚴格,目的是檢查旅客有無攜帶武器,蓋為防止恐怖行動之措施也。素講隱私權的一些歐美人士,為自身的安全計,也都無言接受了搜身的現實。

當地時間凌晨2時,由沙加機場繼續西飛,到瑞士蘇黎世還有5500公里航程,需不間斷地飛行6小時。待我再從睡夢中醒來時,便看到了空中日出的奇景,上面是灰藍的穹蒼,下面是棉絮般的云海,兩者之間,是一道整齊的光帶,宛似土星周圍的光環,又如扎在地球腰間的金帶子,隱藏在光帶中間的圓日,便是金帶上的環扣。能見到剎那間此等奇觀,也算不枉一夜辛苦了。

瑞士時間早晨8時,飛機在蘇黎世機場降落。云外雖然陽光燦爛,地面卻陰霾滿天。現在,北京已是下午2時,而蘇黎世則剛剛醒來。

我終于在飛機上度過了平生最長的一個黑夜,16個小時。

留在雅典的屐痕

仿佛為了補償在飛機上漫長的夜晚和在蘇黎世候機時那個陰沉的上午所受到的困乏和郁悶,4月30日下午,在海倫尼康機場一走下載有120位乘客的麥道飛機,雅典便用明媚的春光,澄碧的海水擁抱了我們。

在機場,首先見到的是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楊廣勝參贊和張維堯文化專員。去國雖只一天一夜,但處在外國人的汪洋大海之中,我們5個人猶如小小的孤島。目下在巴爾干半島南端突然遇到了自己的同胞,真似“他鄉遇故知”般的溫暖親切,雖然我們與他們二位也是素昧平生。原來張先生就是報告文學《無極之路》中那位怯于回鄉的老專家的長公子,他的夫人李鹿女士是著名的回族音樂指揮家李德倫先生的女兒。她本人也是提琴家,曾應邀到銀川演出過,可謂系出名門,家學淵源了。徐遲和李德倫是多年老友,我和張、李夫婦也有一種文字與地域的因緣。不想結識于這天涯海角的異國他邦,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了。

然而,我的“孤島之感”卻是心靈的誤區。跟在兩位同胞后面出現的是專來迎接我們的三位外國女士——希臘全國文學家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秘書長約蘭達夫人,評論家瑪麗·凱蒂和詩人瑪露。主人待客的滿腔熱情很快消融了我心中的“孤島”。

我們被安排在奧林匹克宮飯店下榻。這是一幢8層的大廈,位于雅典市中心的老城帕拉卡區。一、二層分別為接待處和餐廳,三層以上才是客房。我們在七樓住進了“裝陌生人的箱子”,據說這是希臘語“旅館”一詞直譯的意思,詞雖似不敬,但對所有旅客一律,也就無所謂侮慢,反而給人以幽默形象的感覺。店名“奧林匹克”,也具有“彼時此地”的特征。我站在這“箱子”的陽臺上,居高俯瞰車水馬龍的雅典街景,仿佛超然物外,真的躋身于奧林匹斯諸神之列,飄然欲仙了。

雅典,本來就是神話和詩構筑起來的世界。

她依山瀕海,臥在一片低矮而稍有起伏的丘陵地上。金子般的陽光、蔚藍的愛琴海和終年晴朗的天空、約占地1/5的綠色林蔭、大片大片的白色建筑,構成了城市的基本色調,明快怡人。希臘人向世界夸耀他們有三件寶:陽光,海水,大理石,上述四種顏色倒是一條頗為貼切的注腳。自然,雅典在基本色調之外,還有著繽紛的虹彩。

雅典的魅力更在于她擁有眾多的古跡。衛城遺址即為其一。它建在一個小山丘上,是2500年前雅典城邦全盛時期的中心城堡,現以鐵柵欄圈住。我們去參觀過兩次。它的頂端帕特隆廟,為祭祀主神宙斯的女兒雅典娜而設,廟為長方形建筑,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四周用48根巨型圓柱支撐,異常堅固,可以使用一萬年。當時能有這樣偉大的建筑,不能不令人嘆服。1687年,威尼斯人的大炮擊中了土耳其人堆放在廟里的炸藥,不幸使神廟毀于炮火。1936年重修,僅復原了神廟的外觀。

衛城南側的山下,有同一時期的露天劇場遺址,呈圓形的階梯石座,與現代的體育場相似。據說當時共有6257個觀眾席位,現在大體形態還在。每逢一月勒奈亞節和三月酒神節,雅典的民間藝術家依然按傳統風習在這里演出。我們來時,兩節已過,憾未得躬逢其盛。

我站在衛城上北望,只見綠樹叢中露出一些古式建筑和幾個長廊,那是古希臘的市場,也是當年進行政治、文化和娛樂活動的場所。一陣風從我面前掠過,樹葉颯颯作聲,在冥想與幻覺之中,宛似聽見古代哲人蘇格拉底在那里向他的門徒和聽眾講學呢。

我發現衛城周近,有一處“亂石崩云”,詢問后才知,乃雅典城邦時代的法庭,法官和陪審員就坐在石上斷案。傳說某次對一案的辯論,雙方人數相等,爭持不下,雅典娜女神儀態萬方地走過來,在一方加投一票,一錘定音。這就是。后世民主制奇數表決方式的誕生。

雅典娜是古希臘人十分崇拜的圣潔之神。她和手持三尖叉、駕金鬃銅蹄馬車的海神波塞冬相爭,因出示橄欖枝象征和平而受到眾神的擁護,遂為雅典城邦的守護神,同時也是和平女神和智慧女神。1984年,歐洲和平運動國際會議就是根據雅典娜的故事命名雅典為“和平城”的。無怪乎古代雅典人用那么華美的帕特隆廟來奉祀她。連雅典南80公里處蘇紐地區的波塞冬海神廟,后來也改祀雅典娜了。海神廟我們也去游覽過,它立于海濱,不過僅存由幾根梁柱構成的框架了。

其實波塞冬的名字與馬的聯系倒多于海,相傳他是馬的創造者和馭馬術的傳授者,古希臘人往往舉行賽馬活動來紀念他。雅典的國家青銅器考古博物館中,有一尊裸立的波塞冬全身鑄像,制于公元前460年。肌肉突起,線條明晰,兩臂分別平伸和稍稍屈伸,一足微踮,雙目有神,胡須有飄動感。徐遲先生在像前佇立良久,為其工藝之精湛擊節贊賞不已。該館還有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3世紀的青銅鏡與其他青銅器物。和我國殷商青銅時代相伯仲。但陳列柜中公元前2000年的金葉子與公元前1500年的金首飾,卻明顯地早于我國的發現。

在環島博物館中,我們看到了大量的公元前3000年的石雕,線條雖粗放,人像卻是很清楚的。環島文化是指克里特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之間一群島嶼上的文化現象,它受埃及文化和克里特文化的影響而早于雅典文明。像這種距今已5000年的大量而完整的石雕藝術品,除古埃及外,它處似還少遺存。拜占庭博物館保存的多是反映該帝國時期的宗教畫,觀之不甚愜意。

宙斯大廟也非常壯觀,為希臘第三大廟。它始建于公元前6世紀的雅典城邦時代,歷時700余年,最后由羅馬安敦尼王朝的哈德良皇帝于2世紀建成,故兼有希臘和羅馬兩種建筑風格:廟身有希臘式廊柱,廟前立羅馬式拱門。

和諧廣場是雅典新城的中心。周圍立9根光柱,每一柱下供奉一位女神,我揣測可能是繆斯,因為希臘神話中,繆斯就為9位。希臘有不少廊柱式古建筑,就以精美的女神雕像為柱。

市內還有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地,也是圓形的石階座位。1896年,13個國家280多名體育健兒云集于此縱情馳騁。首屆奧運會是法國體育家彼得·古柏丁倡議舉行的。他的名字應當錄在青史,不被湮沒。至于開創于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的地方是遠在希臘西南部愛奧尼亞海濱的奧林匹亞村,我們憾無機緣親睹其遺址了。

以上兩處,大概只能說是近代的仿古建筑了。

史詩般的輝煌,只是雅典多棱鏡上的一個側影,她的另一個剖面,則是典型的現代風格的油畫。展示在我面前的她,是一個充分現代化了的大都市。

雅典擁有400萬人口,我國出版的世界地理書記載該市80萬人,資料已陳舊,指的大約僅是老城即我們寄寓的帕拉卡區居民數。老城街道密如蛛網,房屋大都有意保持本世紀初葉的建筑形態,色澤以奶黃、淺灰居多,高度一般三四層,富于希臘民族格調,宜使人發思古之幽情,外國游客每寄蹤于此。因之,多工藝品商店,我們的飯店左右皆是也。新城則街道寬闊,汽車飛梭,富人區、政府區均集中于此。中國大使館和大使官邸,就設在這里的一條幽靜美麗的林蔭夾道上。在商業區,伏克萊修大街上高檔商店林立,位于帕迪遜大街的廊柱式結構的城市電話中心,輻射出一條條看不見的神經,與小小寰球各處緊密相連……

此間并無紐約、香港、北京、深圳那樣密集的高層建筑,樓房大體上都在10層以內,外表顏色趨淡。位于憲法廣場,氣勢宏壯的淡紅色墻壁的國民議會大廈,也不過三層而已。新式住宅樓四周似乎都環繞陽臺。登上本城最高點、海拔150多米的利嘎多維斯山,鳥瞰全城:白天,仙山瓊閣,華嚴世界,蔚為壯觀;夜晚,燈海繁華,燦若星天的倒影。我們也曾于夜間驅車登臨,恍如置身天上。

市內的汽車,據我目測,數量多于北京,尤以小轎車為多,在街道上只能緩緩駕駛,如甲蟲爬行,已釀成廢氣和噪音的嚴重公害。我住的房間一面臨街,汽車聲徹夜不絕,至擾清睡。市政當局采取了若干限制措施,例如,不準私家車進入市中心某些地區,分單雙日發給通行證等。5月6日,我們從德爾菲返回雅典時,希臘作家萊維底斯的汽車就因無雙日通行證而不能進城,車中的金堅范、賈宏圖二兄只好下車另乘的士返回飯店。市內亦有公共汽車、電車和地鐵,乘客不甚擁擠。間或有摩托車呼嘯而過,但絕無自行車的芳蹤,一輛也沒有。張維堯先生笑謂我們曰:“你把自行車撂在街上也沒人偷。”可見希臘人生活水準之一斑。

據希臘朋友和中國大使館同志介紹,希臘人均歲收入在七八千美元至一萬美元之間,居世界第21位,在歐洲共同體諸國中收入偏低,卻是巴爾干半島上的富翁。在自備汽車之外,住房寬敞和出國旅游也是他們生活水準的重要標志。聯合會副主席維特薩科希斯先生就擁有一棟花園樓房,約蘭達夫人也占據一幢公寓中的一層,不少作家還有鄉間別墅。出國旅游和度假在希臘人是平常的事。我們訪問時,復活節剛過,高速公路上不時馳過從國外度假歸來者的汽車。

希臘人假期頗多,生活節奏不很緊張。據此間報紙云,該國大學生每年的假期長達180余天,為世界所僅見。職工每周5日工作制更是不在話下了。大商店每天下午2時至6時停業午休,我和宏圖兄上街購物便嘗過閉門羹,但夜生活時間卻長。商店夜間歇業后亦不熄燈,因之,街上通宵燈光明亮。

我們在雅典前后逗留一周,屐痕雖著,印跡猶淺,而觀感良佳。異國情調給了我詩緒,熱誠的主人給了我客居中的溫暖,然言語的難通卻不免使我滋生出落寞岑寂的情緒。

德爾菲來去

5月3日,我們從雅典出發到德爾菲去。

德爾菲在雅典西北200余公里處,地處品都斯山脈南端的巴那賽斯山區,也臨愛琴海的科林斯灣。

是日,天色陰沉,為此間罕有。早餐后,維特薩科希斯夫婦,瑪麗·凱蒂和她的丈夫、詩人克里斯多斯開車來接我們。汽車縱穿全城之后上了高速公路,郊野的景色便撲面而來,公路兩邊的麥田生機蔥蘢,其間夾以零星的農舍和小村,好似綠綢上繡出的白色花朵。田野里只有很少的農人在操作,噴灌機漫天灑雨,呈現出一派現代化農業的景象。

車子進入山區后,滿目都是深綠的橄欖林,在鮮綠的山野背景上凸現出來,使綠色分了層次。橄欖為希臘主要農林產品,馳名全球,猶如中國之茶。所以,備受崇敬的雅典娜手持橄欖枝也就具有了生存的背景和象征的意義。

山道已不再是高速公路,地勢也愈來愈高,有些山頭還留有殘雪。雨落下來,汽車前窗的刮雨器開始工作。瑪麗·凱蒂沉穩地駕駛汽車,至一處,她指前面的山向我介紹:“這是繆斯山,海拔有1500米高呢。”我追求繆斯小姐已40余年,今有幸路過女神的仙山洞府,也算是緣分了。惜乎因天氣關系而未停車,山亦雄峻,無秀麗之容。也許在古希臘人夢中,9位女神仙姿婀娜,翩然飄出此山馭云而行吧。那是多美的情景啊!

忽然汽車戛然而止,原來已經到了我們將投宿的“歐洲文化中心”門前。

“中心”坐落于公路邊一平緩山坡上,為歐洲共同體所建,用以接待有關文化的國際會議和各國知名文化人。會議廳并不大,但備有10種語言的意譯風(同聲翻譯設備)。“中心”附設的旅館為二層建筑,寬廣而低矮,古樸典雅,有山間別墅風。說是“旅館”,食宿卻一律免費,唯對寄寓者資格要求頗嚴。我們因為是中國作家代表團,故得以羈旅其間。

德爾菲是古希臘的名城,據傳說兩千六七百年前為南方克里特島海員所建。現在似無同名的行政建制,也沒有城池中心,只有一些小鎮、村落、居民點、廟宇,分布在廣漠的山海之間,共有兩三萬人口。它是希臘中部的文化遺跡的一個集萃之處。

著名的阿波羅神廟就在這里。古代希臘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就是地球的中心,便在這里大地的肚臍上營造了這座神廟。廟中原有肚臍石,即臍眼所在,今石已移至德爾菲博物館中。館內還有一座青銅戰車御者鑄像,制造年代與精美程度和雅典的海神青銅鑄像相仿。阿波羅神廟頂上原刻有兩句古希臘格言:“認識你自己”和“勿過度”,按漢語對應,亦可譯作“人貴有自知之明”和“過猶不及”。而今我們來訪時,神廟只剩下了6根巨型大理石圓柱,我在柱前留下一幀小影和兩行屐痕而去。

由阿波羅神廟上行,是一座保存得相當完整的古代露天劇場,再上,還有一個古代運動場。這里記錄著中希文化交流的一段動人佳話,1986年6月,我國知名學者羅念生先生應邀出席于“歐洲文化中心”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古希臘戲劇研討會,6月16日,我國中央戲劇學院師生在上述德爾菲古代露天劇場演出了古希臘悲劇詩人索福克勒斯的名作《俄狄浦斯王》,6月19日,又在雅典俄得翁劇場上演,兩處都取得轟動性效果。他們來此的契機是:同年3月在北京上演《俄》劇,希臘駐華大使和文化參贊觀看后十分欣賞,認為是“外國人演此劇演得最好的”,因以“歐洲文化中心”的名義,邀請該劇組在開研討會的同時訪希演出。

我們在德爾菲期間,參觀了阿斯羅卡和先知依利奧斯兩座聞名遐邇的修道院。前者已有1000年歷史,為現存的歐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教堂內燃有神燈,火是從耶路撒冷引來的,類似我國佛寺中的長明燈。院內還有“馬賽克”,即用碎石嵌成的畫,頗傳神。后者建于12世紀,亦已800年了;這里是1821年希臘人民反對土耳其侵略的揭竿起義處。院內原有教堂已毀,1830年重建。修女不允被拍照,我和宏圖兄剛舉起照相機對準修女,即被制止,然“咔嚓”之間已將修女形象關進了黑匣子。我們連忙道歉,院方倒也沒有要求將底片曝光。

科林斯灣在德爾菲南端,濱海的村鎮港灣風光秀美,足資流連。我們用兩個下午游覽了伊丹亞港、克里索村和哈拉克賽蒂鎮,坐在伊港和哈鎮的露天酒吧里品嘗苦澀的希臘咖啡。北望遠處山腰的房舍在夕陽中輝耀著,面前的海水平靜無波,像平放著一面碩大的鏡子,也許是晴朗的天空投影其上吧,將鏡面染成了藍色;海濱的房屋如兒童積木般立在陽光下,小鎮和村莊整潔而安謐,飄著各色國旗的游艇憩息在港灣的懷抱里。整個環境明麗、寧靜、和諧,宛似明信片上的彩色風景畫。住在這夢寐般遙遠的藍色愛琴海畔的人們有福了。

我們在此還憑吊了一位詩人的故居,它在一個向陽的山坡上,景美室雅,我們在屋前攝了若干張照片。由于言語隔閡,我始終沒有弄清詩人的名字,他的美國夫人伊娃的軼事倒值得一書。她酷愛戲劇,婚后隨詩人卜居于此,迷戀當地自然風光和藝術傳統,穿古代服裝,用木機織布,不再離開此地。她擔任過兩次古希臘戲劇大型演出的主角,博得很高贊譽。可惜后來竟與詩人離異。她逝世于20世紀50年代。我們去附近公墓看了她的長眠之地,不過那已是和后夫的合冢了。

德爾菲的景點和勝跡多不勝數,美不勝收,然流光不肯駐足,因未得一一臨之。“歐洲文化中心”擬重建德爾菲城,并已印制了藍圖,紙上古城,巍峨壯觀,殷勤的主人購贈我們每人一份,以饗我們游蹤所未達者。3日小游,匆匆來去,我們又在少見的滂沱大雨中驅車返雅典了。

溫馨的記憶

“我少年時期就做著一個關于愛琴海的夢,如今,我的夢實現了。”這詩一般的語言,是徐遲先生在中國作家代表團接受雅典電視臺采訪時說的話。我自愧弗如前輩詩人的激情,在攝像機前只能平直地表述:“我幼時就熟悉希臘神話,它與荷馬史詩是我在大學讀書時外國文學課程的開篇。后來,我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引用了普羅米修斯、阿波羅、繆斯的名字和故事……”

徐老和我,狀的都是實情。

1942年,28歲的徐遲翻譯并出版了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的部分章節,迄今整50年。此次,78歲的徐老,尋夢來到希臘,將這未完成的國內唯一詩式譯本(另有散文式譯本)的孤本親手贈給雅典圖書館,并計劃回國后譯完全詩。中希兩國文學、兩國作家的心原是相通的。

中國和希臘各自的文化傳統都淵遠而流長,交流豈止自今日始。據羅念生的研究,公元前7世紀左右及稍后,希臘商人阿里忒阿斯和馬厄斯先后到過中國,漢朝張掖郡住有希臘移民。敦煌莫高窟和大同云岡石窟的一些佛像浮雕,分別具有希臘犍陀羅式和斯巴達墓碑坐像的風格,當非偶然巧合,應看作兩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文化交流的佐證。古希臘人就稱中國為東方的絲國。

往事云煙,已幽遠難尋,當代兩國文學藝術交流卻印跡鮮明。除徐遲譯詩、中央戲劇學院訪希演出、前年希臘作家訪華和我們此次來訪而外,眼前的現實又提供了新的證明。就在聯合會設宴招待我們,并安排電視采訪的那天,約蘭達夫人收到了她的兒童文學作品《我的戴眼鏡的弟弟》的中文譯本,譯者任溶溶,是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約蘭達夫人欣喜地向大家展示譯本,并接受我們的頻頻祝賀,為招待會增添了友情和喜慶的氣氛。

其實,從下機伊始,到6月9日登機離去,我們一直浸沉于友情柔波之中。希臘之旅不過旬日,歡宴我們的招待會凡5次:抵雅典翌晚,我駐希臘大使祝幼琬女士為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希舉行招待會,聯合會在雅典洲際飯店和該會所在地招待代表團各一次,維特薩科希斯先生和約蘭達夫人分別在他們家里宴請我們各一次。維先生的宴會安排在我們返國前夕,也是此行活動的高潮。徐遲先生即席朗誦了他當天下午趕譯出來的維先生的長詩《幫助我歌唱人》,略帶酒興的老詩人激越鏗鏘的音調博得賓主熱烈的喝彩。祝大使和維先生也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文學、理解、友誼是宴會的基調,也是我們訪希全過程的基調。

主人的云情高誼,自然不僅以宴會為唯一的表達形式,而是——用時下時髦的名詞——多側面地輻射出來的。

我永遠忘不了瑪麗·凱蒂女士和克里斯多斯先生夫婦,他們放下賴以為生的經營和心愛的文學創作,陪同我們度過了在德爾菲的整個時光,海濱共坐,促膝論文,驅車訪古,談笑風生。我們抵達和離去,凱蒂兩赴機場迎送。她性格直爽,衣著普通,在歐洲婦女中可算少見的樸素。而今,內子家居時,身上就穿著凱蒂托我轉贈她的一襲淡灰色睡袍,它浸漬著愛琴海邊一位西方女性對黃河之濱另一位從未謀面的東方女性的深深情愫。

約蘭達夫人去年在德國因車禍受傷,至今肋骨上猶鉚有鋼板,但她卻為接待我們奔波張羅,也是兩赴機場迎送。她贈我的一方銅雕兼玻璃質的鎮紙,此刻就壓在我正寫著的這篇散文的稿紙上,曳出我的縷縷文思。

還有維特薩科希斯先生,他曾任駐外大使,精通7國語言,因此還兼任全國翻譯家聯合會主席。但他不諳中文,試以英文與我交談,我雖略知英語,卻達不到交流的水平,只好以“I don't know”對之。維先生笑云:“你知道的英語總比我懂得的漢語多。”于幽默風趣之中流溢出機智和解我窘困的溫情,使我深為感動。

海神廟前,希臘詩人瑪露女士、塔索斯先生及其夫人和我們一起留下了笑聲與合影,聯合會秘書安吉爾斯女士導引我們探訪衛城勝跡、博物館里的遺蹤,走遍了雅典的大街小巷,聯合會主席、著名作家格萊佐斯先生和夫人雖都已80多歲高齡,也每次都興致勃勃地來參加招待我們的集會。還有,同在科林斯灣小憩,在攝像機前采訪我們的雅典電視臺文化記者特密特里斯先生,酷愛中國老莊學術的英俊而溫文爾雅的青年作家奧托先生,還有……

歐游10日,浮生一夢。今客夢雖寤,而蔚藍色的愛琴海之旅和那里作家們誠摯而珍貴的友誼,卻長留在我的溫馨的記憶里。

[1992年4月至5月訪希臘,7月10日寫于銀川湖濱]

品詩文網
導航:品詩文網 > 詩集 > 吳淮生 > 當前頁
更多閱讀
猜你喜歡
最新閱讀
文章薈萃
精選專題

詩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