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與紅杏
在大覺寺的玉蘭花下,遇著一群紅領巾。他們圍上來,向我說:“郭伯伯,你寫首詩吧!”我便口占了這詩的開頭四行。繼又往妙高峰看紅杏,在林學院又遇到很多在那兒實習的同學,附近四十七中的同學們也有不少人趕來了。有的老師也趕來了。他們的歡笑聲,比滿山的紅杏還要笑得響亮。歸途,把這詩補足成了十六行,獻給那群紅領巾小友和林學院、四十七中的師友們。
兩個月前,在廣州,看見了玉蘭開花;
兩個月后,在北京,又看見玉蘭開花。
“玉蘭花呀,”我說,“你走得真好慢哪!
費了兩個月工夫,你才走到了京華?!?/p>
滿樹的玉蘭花,含著笑,回答我的話:
“同志,你可不知道,我們走得多瀟灑。
我們走過了長江大橋,走過了三門峽,
我們一路走,一路笑,一路散著鮮花。”
“是呀,是呀!”滿山的紅杏都露出了銀牙:
“玉蘭姊說的話,當真的,一點也不虛假。
我們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走遍了天下。
我們把東風親手送到了城鄉的每戶人家?!?/p>
今天我偶然來到了大覺寺和妙高峰下,
看見了北京的玉蘭開花,北京的紅杏開花。
“多謝你們呀,紅杏和玉蘭,東風的使者!
我雖然是個聾子,到處都聽到春天的喇叭。”
1962年4月8日
導讀
詩人于1962年4月8日游北京西山大覺寺,巧遇少先隊員及林學院、四十七中的同學們,在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感染下,詩人喜悅開懷,即興賦詩。大覺寺乃千年古剎,玉蘭花開是春季寺院的盛景。詩人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與玉蘭和紅杏對話。詩人歌頌了玉蘭與紅杏的獨特之美,玉蘭花朵大、清香、脫俗,紅杏花小、純美、典雅,二者都是先花后葉,是將春的信息帶向人間的使者。
上一篇:郭沫若《火葬場》詩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瓶(節選)》詩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