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看演話劇《武則天》
金輪千載受奇呵,
翻案何妨傅粉多?
宋璟姚崇蒙哺育,
開元天寶沐恩波。
聲威遠屆波斯國,
文教遙敷吐火羅。
畢竟無書逾盡信,
丹青原勝素山河。
1961年9月7日
導讀
1960年,郭沫若創作歷史劇《武則天》。他是當代第一個為武則天翻案的作家,面對歷史強加在武則天頭上的“暴君、淫婦”的惡名,郭沫若先有劇后有詩來為其平反正名。郭沫若的《武則天》及本詩,反映了武則天在她的政治生涯中顯現的杰出才能,為她不為男權觀念所囿,反而成為一代女王大唱頌歌。作者以雄厚的筆力,刻畫了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歷史感。
毛澤東曾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孟錦云說:“你說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僅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女人當皇帝,人們連想也不敢想。我看過野史,把她寫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榷。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人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這是一代偉人毛澤東以辯證唯物史觀的視角給了武則天一個客觀、公正、中肯的評價。毛澤東還就武則天在自己的陵墓前立下無字碑的事發表了見解,他說:“武則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讓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無量,書不勝書。其實,那是武則天認識到,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應自己吹,還是由后人去評論。”
可見,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觀點是何等的相近,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上一篇:郭沫若《國難聲中懷知堂》詩文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地球,我的母親!》詩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