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臺令(春色)
【原文】
春色,春色,依舊青門[1]紫陌[2]。日斜柳暗花蔫[3],醉臥誰家少年?年少,年少,行樂直須及早。
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幃屏[4]夜長。長夜,長夜,夢到庭花陰下。
南浦[5],南浦,翠鬢[6]離人何處。當時攜手[7]高樓,依舊樓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傷心雙淚。
【題解】
《三臺令》原名《調笑令》,此調在唐時有《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等多種名稱,南唐馮延巳改稱《三臺令》。這首小令,以清麗的詞采和委婉的手法,表達了詞人的某種寄托,具有濃厚的感傷情調,體現了馮詞的基本風格。
【注釋】
[1]青門:漢長安城東南門。本名灞城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為“青門”或“青城門”。青門外有灞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見《三輔黃圖·橋》。后因以“青門”泛指游冶、送別之處。
[2]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
[3]花蔫:指花草枯萎;顏色不鮮艷。
[4]幃屏:亦借指寢息之所。帷,帷帳。屏,屏風。
[5]南浦:南面的水邊。后常用稱送別之地。
[6]翠鬢:黑而光潤的鬢發,此處代指人。
[7]攜手:牽挽,指手拉著手。
【譯文】
春天啊!嫵媚動人的春天景色啊!金陵城內依然是一副姹紫嫣紅,春光駘蕩。夕陽斜掛,柳條翦翦花艷麗。誰家的少年郎醉臥在這令人癡迷的景色之中啊?年少啊!年輕的生命多么美好!人生短促,當珍惜年光,趁著年輕時候及時享樂。
明月啊!明月!你的明亮光輝照得離別愁緒那樣痛徹人心。夜已深沉了,你的光影還來照拂我空床。莫非嫌我幃幔云屏中的寂寞深夜還不夠漫長!漫漫長夜啊!無止無盡的長夜啊!我還是時時夢到昔日花前柳下的恩愛景象!
南浦城啊!南浦江!昔日一別音訊渺渺,茫茫天涯你究竟人在哪里?南浦江樓曾經是你我攜手共游的地方。如今依然是滔滔不絕的江水縈繞著城樓。流水啊!流水!滔滔不絕的流水啊!連綿無盡的南浦江流中,摻和著多少傷心人的淚水呢!
【賞析】
此調亦名《調笑令》。起二字疊,如第五句“年少”“長夜”“流水”二字,即以上句尾二字顛倒而疊用之。承上啟下,情境變換,結句直抒本意,是此詞調主體。
第一首寫傷春遲暮之情,起句“春色”二字疊用,依唐詞定格,寫景抒情兼而有之,有著歌曲詠嘆的意味。“依舊青門紫陌”,又是一年春好處,青門紫陌又見花枝招展,萬物爭榮。
第二首寫春天月夜離人愁絕難眠。開頭“明月”二字疊用,與上首“春色”二字疊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使人的心中蕩起溫柔的漣漪。下句“照得離人愁絕”,面對娟娟月色詞中之人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惆悵,月光牽動了相思之情,是惹起“離人愁絕”的星星之火,這星火已經點燃,大有燎原之勢。“更深影入空床”,寂寞的月,寂寞的床,嫦娥與思婦兩相望,仙子守著千年的寂寞,凡人守著青春的凄涼,只剩一聲怨嘆:“不道幃屏夜長。”
第三首寫懷人之情。起句:“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江淹《恨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南浦一別,音容渺茫。空見別離之處,但不知其人萍蹤何處。猶記當時高樓攜手,言笑晏晏。樓前水流,依舊東流。然物是人非,情何以堪。想要寄情流水,流水如愁,綿綿不斷。“中有傷心雙淚”,是流水,亦是悲傷的淚水。
上一篇:《南鄉子(細雨濕流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酒泉子(芳草長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