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原文】
六曲闌干[1]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2]移玉柱[3]?穿簾海燕[4]雙飛去。滿眼游絲[5]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6]清明雨。濃睡[7]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題解】
該詞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抒發了迎春之情與送春之意。全詞分為兩層,上片寫迎春之情,下片寫送春之意,在畫面的連接和時間的跨度上均有較大的跳躍性。
全詞渾成而隱約地表達出了題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終揭題。
【注釋】
[1]闌干:欄桿。用竹、木、磚石或金屬等構制而成,設于亭臺樓閣或路邊、水邊等處。
[2]鈿箏:以金、銀、玉、貝等鑲嵌的箏。
[3]玉柱:亦指代琴、瑟、箏等弦樂器上玉制的弦柱。
[4]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于南方,須渡海而至,故名。
[5]游絲:指樹蟲所吐的飄蕩在空中的絲縷。
[6]一霎:霎,用同“眨”。謂時間極短。頃刻之間,一下子。
[7]濃睡:酣睡,沉睡。
【譯文】
斜倚在楊柳樹下的欄桿上,微風中,柳枝輕擺,在春光照耀下,盡顯出鵝黃嫩綠的搖曳姿態。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逗引得梁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艷艷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賞析】
此首詞亦是寫一個深閨獨居的女子流連春光,惆悵自憐之作。“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三句寫簾外景,春天來了,在幽靜的庭院中,紅欄碧樹環繞。“偎”用得好,綠樹與紅欄彼此交映的景象非常親切可人。楊柳依依,鵝黃嫩綠,輕柔飄逸。“盡”字用得好,寫出了春光中枝條茂盛的喜悅和生命蓬勃的歡欣。“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滿眼游絲兼落絮”三句寫簾內景,正在外景一片悠然的時候,簾內鈿箏一聲,驟然驚動了穿簾的海燕,翩然飛去,熱鬧和幽靜,兩相交映。簾外楊柳如絲,簾內海燕雙棲。詞人把這些情景都寫得相當優美、精致,用筆非常細膩,有力地表現出春光的明媚,給讀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發出豐富的情境聯想。詞中女子正是在這樣的時節,這樣的景致中幽思難托。
下片“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即是寫春雨里閨中人的惜花情懷,但是又緊密地與上面的春景相連,都是閨中人所見所聞。所有這些優美的意象,在如夢如幻的清風細雨中,營造了一種纏綿婉轉的氛圍,像是溫柔的手觸摸到心靈的深處,輕輕地撥動著人的心弦,泛起百般的情思。
上一篇:《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