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雨晴煙晚)
【原文】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1]高卷。黃昏獨倚朱闌[2],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3]特地春寒。
【題解】
南唐時期馮延巳居宰相之職。當時朝廷里黨爭激烈,朝士分為兩黨。李璟痛下決心,鏟除黨爭。這首詞正是詞人感慨時局之亂,排憂解悶之作。
【注釋】
[1]畫簾:有裝飾的華美簾子。
[2]朱闌:同“朱欄”。
[3]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譯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中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個少婦在暮春時節的黃昏,思念親人并等待他歸來的情景。詞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種淡淡的哀怨與悵恨,于溫婉的格調中流動著絲絲情思。
如果說上片的最后兩句只是讓讀者領悟到她獨處的余味,那么下片的開頭就承上啟下,點明了一個“獨”字。“黃昏獨倚朱闌”,說明她在等待歸人,也可以理解前面她為什么那樣凝神于雙燕了。這個“獨”字正是透露此詞懷人要旨的字眼。從雨晴煙晚的黃昏,再到眉月斜掛西南,夜色漸深,她等待歸人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在靜夜,望月思人的情懷也更濃更深了。從卷簾望飛燕到倚欄盼歸人而望月,地點是不斷移動的。現在人依然未歸,她又來到了階上再佇立等待。少婦心緒不寧,在住所凡是可能看到歸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風卷起階前的落花,拂動她的羅衣時,她才感到春寒襲人。“落花風起”再次點明了暮春的季節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
馮延巳寫的是春夜懷人之怨,用的是風拂羅衣的形象,詞中女子的心情和盼待歸人的結果,都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
上一篇:《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謁金門(風乍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