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芳草長川)
【原文】
芳草長川[1],柳映危橋橋下路。歸鴻[2]飛,行人去,碧山邊。風微煙淡雨蕭然[3],隔岸[4]馬嘶[5]何處?九回[6]腸,雙臉淚,夕陽天。
【題解】
此詞寫春天,閨婦看到芳草綠滿川原,柳映河橋,已是春心蕩漾;加上抬頭見歸雁北返,更覺征人遠去,徒使她望斷青山而怨其外出。下闋作進一步渲染:微風吹拂,煙淡淡雨瀟瀟。卻不聞隔岸馬嘶聲,說明征人不歸。因此腸為之九回,淚滿雙頰,愁對西天落照而已。
【注釋】
[1]長川:長的河流。
[2]歸鴻:歸雁。詩文中多用以寄托歸思。
[3]蕭然:蕭條冷落,空寂凄涼。
[4]隔岸:指河的對岸。
[5]馬嘶:指馬鳴凄楚幽咽。
[6]九回:多次翻轉或縈繞。多形容愁思起伏,郁結不解。
【譯文】
芳草萋萋的水中綠洲,高橋如長虹臥空,飛架長川兩岸,高橋下的道路兩旁柳樹掩映,隨風依依。北歸的鴻雁,展翅飛過;路上的行人,也一個個離去。風小云散雨聲消逝,是一片蕭然寂靜,舉首望去,鳴叫的馬兒在何處。愁腸九轉,淚滿雙頰,愁對夕陽西下。
【賞析】
這首詞寫離別之情。上半片寫春雨綿綿中,詞人立于橫跨長川的“危橋”之上,帶著無限的凄涼,認真審視周圍的山川風物。發端句寫向兩邊看望,“芳草長川”的橫幅畫面,即刻收入視野,這幅畫里面既有“高岡碣崔嵬,雙阜夾長川”的高山峽谷,也有“芳草萋萋”的水中綠洲。緊接“柳映危橋橋下路”一句,寫向前后觀看,那高橋如長虹臥空,飛架長川兩岸,通過高橋的道路,兩旁柳樹掩映,隨風依依。“歸鴻飛,行人去”,則寫上下察看。往上看,北歸的鴻雁,排成人字行,展翅飛過;往下看,路上的行人,也一個個離去。最后,只留下詞人自己,他又朝著“碧山邊”遠眺,極目搜尋,除了遠遠的綠山相伴之外,周圍是什么也沒有了。景,愈寫愈空闊;情,亦愈來愈孤凄。但是,這上半片,只著景中語,不寫情中語,情中語是從景中語里折射出來的。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下半片從寫景逐漸轉為抒情。首句“風微煙淡雨蕭然”,承上啟下,寫風小云散雨聲消逝,乃是一片寂靜的雨后景象。第二句“隔岸馬嘶何處”,以反詰語使意境由靜態轉為動態。由于隔岸的馬嘶劃破長空,震驚了在寂寞中悲哀的詞人,好像伴侶即將來臨,孤凄就要消逝,但是,舉首望去,反而看不到鳴叫的馬兒在何處。這時,感情上的短暫轉機,又回到茫然不知所措的空蕩之中。第三句“九回腸”,可謂一語雙關。一方面寫詞人運用邏輯的推理,得知騎著嘶鳴的馬兒的人,在九曲羊腸的山路上奔馳,無法透過遮擋在眼前的山巒看到;另一方面,寫詞人的凄婉之情,猶如九曲羊腸,在臟腑中起伏跌宕,難以言狀。最后,以“雙臉淚,夕陽天”兩句,直觀地寫詞人在雨后夕陽下,雙頰垂淚,泣不成聲的外部表情,表現其隱藏在深處的極度悲傷。以“夕陽天”作結,言有盡而意無窮,夕陽西下帶著無限的眷戀和惆悵,正好與送行之人對離人的一往情深、留戀不已相呼應,情境同于心境。此詞佳處在于用細密的意脈表現了深婉的感情。
上一篇:《三臺令(春色)》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采桑子(笙歌放散人歸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