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
其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páo)[1]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注釋】
[1]空庖(páo):空空如也的廚房。
【譯文】
其一
我來黃州,送走了三個寒食。年年想把春天珍惜,未容珍惜春已歸去。今年老天多雨人多病,蕭瑟如秋真可嘆一白里透紅的海棠花瓣,泥水之中橫遭摧殘。誰使海棠這么快凋謝?暗中的手段真夠奇絕。花落就像一個病少年,病愈后已是滿頭飛雪!
其二
春江水直想闖進門來,陰雨連綿還沒有停意,小屋像懸浮的漁舟,飄搖在漾漾云水里。空廚無米煮著野菜,破灶無柴燒濕蘆葦,若不是看見烏鴉銜紙,哪知道是寒食的日子。君門深深回歸無望,連祖墳也遠隔萬里。也想痛哭在窮途末路,奈何溺死的灰燼吹不起!
【解析】
蘇軾的這兩首詩寫于元豐五年(1082)寒食節。寒食,舊歷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舊俗禁火三天,故名。第一首寫淫雨連綿,海棠花謝,一片蕭索,蘇軾謫居臥病,惜花自憐,備感凄楚。“燕脂”即胭脂,“燕脂雪”形容海棠花瓣如美人面容,白里透紅。“燕脂雪”凋零之速之慘,使蘇軾感受到一種令人心寒的外在力量,隱言美好事物的被摧殘有時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首直言居處僻陋,生活的艱難。小屋如舟,濛濛云水,空廚野菜,破灶濕葦的生活細節極切實、典型。更有令詩人痛楚的茫然無助:朝廷見棄,報國無門;鄉關萬里,進退失據。“死灰吹不起”,隱用西漢韓安國入獄的典故,當時獄吏虐待他,韓安國說:“死灰獨不復燃乎?”獄吏回答說:“燃即溺(用尿淹死)之。”這里指自己不再有死灰復燃的希望,以免再遭迫害,表現了詩人凄然絕望的情緒。
上一篇:蘇軾《寄蔡子華》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蘇軾《感舊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