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①
和戎詔下十五年②,
將軍不戰空臨邊③。
朱門沉沉按歌舞④,
廄馬肥死弓斷弦⑤。
戍樓刁斗催落月⑥,
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⑦,
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⑧,
豈有逆胡傳子孫⑨?
遺民忍死望恢復⑩,
幾處今宵垂淚痕。
注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這里用古題以寫時事。
②“和戎”句,和戎的原意是與異族和平相處。宋人借用為向異族屈服的別稱。按:孝宗隆興元年(1163),曾以王之望為使,與金人進行議和。到淳熙四年(1177)陸游寫此詩時,前后已15年。
③“臨邊”,防邊。
④“朱門沉沉”,“朱門”,古代達官貴人的門戶都用朱漆,故云。“沉沉”,深深的或深遠的樣子。
⑤“廄”,馬棚。
⑥“戍樓”邊境上為觀望敵情而筑的樓堡。“刁斗”,軍中用具,白天用作炊具,夜里用來打更。
⑦“笛”,“橫吹曲”都用笛。
⑧“干戈”,喻指戰事。
⑨“逆胡”句,金從阿骨打建國以后入侵中原,滅北宋,此時已傳國五世。
⑩“遺民”,淪陷區的民眾。“忍死”,不死等待之意。
賞析
本詩于淳熙四年(1177)初春作于成都。關山,樂府古題,屬橫吹曲,前人多用以寫邊地征戰之苦和離別相思之情。陸游則擴大它的表現內容,寫了將軍的臨邊不戰、酣歌醉舞,遺民的心懷故國、忍死苦盼,進而抨擊了南宋當局向金人屈辱求和的政策。
全詩是通過三個典型場面和三種人的生活態度來表現的。
首先寫將軍府。將軍“臨邊”而不“戰”,竟然陶醉于“歌舞”之中,而且身在前線,“朱門沉沉”,其醉生夢死的情狀可以想見,怎么能考慮恢復大業?一個“空”字,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憤慨。詩人將“十五年”特意點明,而且將“和戎詔”三字醒目地置于篇首,表明將軍如此所為,并非出于偶然,乃是朝廷所決定的。
接著寫邊哨。戰士奔赴前線,本為沖鋒陷陣、收復失地,現在,只能以每晚聲聲刁斗送走殘月,寄托壯心。一個“催”字,將戰士踴躍赴邊之心和報國無路之悲結合在一起,是何等沉痛。
最后寫淪陷區。遺民遭受異族蹂躪,一心向往著回到祖國懷抱。在展現畫面之前,先以“豈有”作反詰,使這種愛國深情蓄積極深。一方面是遺民渴望恢復而垂淚,另一方面是逆胡傳宗接代而無人過問。兩相對照,使得這種愛國深情轉化為悲慨。
這首詩集中體現了陸游一生的政治主張。正如他的其他詩一樣,這首詩也是以情取勝、以氣見長。此詩所抓的是一些典型而觸目驚心、令人憤慨的現象,所表達的是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情。全詩以一股濃烈深沉的感情和意氣貫穿其中,渾然一體,不可句摘。
上一篇:陸游《書憤二首(其一)》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
下一篇: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其三)①》中心思想與簡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