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樂①(盡日憑高目)
【原詞】
盡日憑高目②,脈脈春情緒③。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④,天氣才晴又雨。煙光淡蕩⑤,妝點平蕪遠樹⑥。黯凝佇⑦。臺榭好、鶯燕語。
正是和風麗日,幾許繁紅嫩綠,雅稱嬉游去⑧。奈阻隔、尋芳伴侶⑨。秦樓鳳吹⑩,楚館云約?,空悵望、在何處。寂寞韶華暗度?。可堪向晚?,村落聲聲杜宇?。
【注釋】
①《西平樂》:詞牌名,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小石調”。
②憑高目:登高望遠。
③脈脈春情緒:這句不僅寫出了春天的暖意,也寫出了詞人的心境,“脈脈”二字又可作脈脈相視解,則春色與我心相融為一,彼此相許。
④“嘉景”三句:清楚地寫出了清明前后的天氣多變的特點,忽而變暖,又有輕寒,剛剛放晴轉而又下雨。輕寒乍暖,天氣突然變暖,但依然略帶寒意。
⑤淡蕩:輕輕飄蕩。
⑥平蕪(wú):開闊平坦的原野。
⑦黯:黯然傷神。
⑧雅稱:對人稱說。
⑨“奈阻隔”句:原本想要找人一起同游,無奈被山川所阻隔,意為與情人天各一方。
⑩秦樓:亦名鳳樓。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好樂。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弄玉妻之,為之作鳳樓。二人吹簫,鳳凰來集,后乘鳳飛升而去。鳳吹:彩鳳吹簫。
?云約:朝云相約。彩鳳、朝云,都是當時妓女喜用名。
?韶華:美好的年華。
?可堪:如何忍受。
?杜宇:指杜鵑,傳說為望帝魂魄所化。杜宇為傳說中的古蜀國開國國王。公元前1057年,魚鳧王杜宇參加了武王伐紂的戰爭,號稱蜀。杜宇始稱帝于蜀,號曰望帝。杜宇退而隱居西山,傳說死后化作鵑鳥。每年春耕時節,子鵑鳥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因呼鵑鳥為杜鵑。一說因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作鵑鳥,后因稱杜鵑為“杜宇”。
【譯文】
整日里憑高遠望,引發了綿長無盡的春愁。時節漸進清明,滿眼都是美麗的景色。天氣一會兒晴朗一會兒又細雨綿綿,使剛剛有些暖意的天氣帶著一絲微寒,自己的心情也隨之微妙地變化著。春日的淡淡霧氣飄散在平原的草地和遠方的樹林上,猶如蓋上了一層輕紗,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將景色妝扮得十分美麗。默默地長久凝神佇立著觀看。近處,臺閣亭榭是那般精美,鶯歌燕語又是多么悅耳。
正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百花綻放,草樹嫩綠,多么適合結伴郊游啊。怎奈跟我一起尋芳的伴侶卻被阻隔在千里之外。曾經有過的秦樓楚館的歌舞生涯、云雨之約,都如煙云消逝,只剩下白白的惆悵,不知佳人在何處。美好的時光也只能在孤寂中度過。如何能忍受黃昏漸近時,村落里傳來的聲聲杜鵑的悲鳴聲。
【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將筆墨放在了春天的美景上。起兩句總攝上片?!氨M日憑高目”,點明全詞的立足點,這些都是詞人登高遠望所見之景。之后的四句則點明了時節與氣候,“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边@六言三句,看似平平無奇,卻透著一種嫻熟。描寫自然,一氣呵成,其句中節奏皆為“二二二”,顯得悠然、平穩,與春景相稱。意思是說清明佳節將至,天氣開始變暖,但是又略帶寒意,有些陰晴不定?!坝辍弊质菫榱藚f韻。不一定指此刻正在下雨。下面兩句寫春光,“煙光淡蕩,妝點平蕪遠樹”。這是詞人遠望所見之景。春日的淡淡霧氣飄散在平原的草地和遠方的樹林上,猶如蓋上了一層輕紗,隱隱約約、朦朦朧朧,將景色裝扮得十分美麗。詞人被眼前的美景所觸動,心生隱言,不禁暗自神傷起來;但是他既被吸引住,不忍離去,故末韻為“黯凝佇,臺榭好,鶯燕語。”他還是久久凝神佇立著觀看。近處,臺閣亭榭是那般精美,鶯歌燕語又是多么悅耳。這段三言三句,節奏急促,隱含內心情緒的激動。
下片抒發了詞人觸景傷情、孤獨無伴的悲哀。過片三句承上啟下?!罢秋L和日麗”,是對上片的總承,“幾許繁紅嫩綠”開始從視覺上來填充春色之美。因春天紅花茂盛、綠葉還淺,“繁紅嫩綠”用得十分恰當?!把欧Q嬉游去”,開啟下文,意思是很適合去春游。接著,筆鋒一轉,“奈阻隔、尋芳伴侶”,詞人感慨出游卻因無伴而被阻隔,言外之意就是自己由于無伴相陪也失去了賞春的興趣。這和上片“黯凝佇”的“黯”字遙相呼應。以下進一層為自己的惆悵?!扒貥秋L吹,楚館云約??諓澩⒃诤翁??!鼻皟删涫菍洌饬x相同。秦樓楚館都是妓樓歌院,可以看出詞人所想之人應當是一位青樓女子。風吹散、云隱約,是借喻佳人已被阻隔、分離而難以相見。以“空悵望”中可知可能還在同一城市,但已不知“在何處”了?!凹拍厝A暗度”,點明了傷春傷別。煞拍“可堪向晚,村落聲聲杜宇。”以杜鵑鳥的悲啼渲染悲傷的氣氛;在這寂寞的春日黃昏,聲聲從村外傳來,使詩人原本已經寂寞空冷的心再也禁不住這樣的傷感。以景結情,耐人尋味。
這首詞極盡借景抒情之極致,感情深厚而凝重,毫無輕佻之態,可見詞人用情至深。全詞情景交融,絲絲入扣,讓人讀之容易產生共鳴。
上一篇:柳永《望遠行(長空降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西施(自從回步百花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