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詩(其三)》原文與翻譯、賞析
張華
清風動帷簾,晨月照幽房。佳人處遐遠①,蘭室無容光。襟懷擁虛景②,輕衾覆空床。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拊枕獨嘯嘆③,感慨心內傷。
【注釋】 ①遐遠: 遙遠。②虛景: 即虛影,空虛不實的影子。景,通“影”。③拊: 拍,輕擊。
【詩大意】 涼爽的風兒吹動門窗的惟簾,清晨的月亮照耀幽深的閨房。丈夫住在遙遠的地方,蘭室顯得黯淡無光。抱著丈夫虛幻的影子入睡,輕柔的被子覆蓋著空床。歡樂的時候惋惜良宵太短,悲戚的時候抱怨黑夜太長。拍著枕頭獨自長嘆,心中無限感慨憂傷。
(吳小林)
【賞析】 《情詩》共五首,是一組表達游子思婦的離愁別緒、相互贈答的五言抒情詩。這是第三首,是思婦懷念丈夫的作品。
前四句寫思婦懷念丈夫,夜不能寐。“清風”、“晨月”二句寫景: 涼爽的風兒吹動門窗的帷簾,清晨的月亮照耀著幽深的閨房。這兩句暗示出思婦由于丈夫遠出,孤寢獨處而徹夜未眠。可以想見,主人公從上床后便輾轉反側,情思如焚,仰望窗外夜空,唯有一輪明月陪伴著自己,它從東方升起又漸漸西移,正如蘇軾《中秋詞》所寫: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那么,思婦為何徹夜難眠呢?三、四兩句便揭明了原由:“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佳人”,是思婦對丈夫的一種親昵的稱呼;“蘭室”,是指女子的閨房,言其芳香如蘭。丈夫游居于遙遠的外地,致使蘭室失掉了昔日的儀容與光彩,這里作者運用了移情及物的方式。因人的心情寂寞、懶散,沒有心思去修飾蘭房,致使蘭房凌亂、落滿了灰塵,由此曲折地寫出思婦跟蘭房一樣,也失掉了容光。這有些類似《詩經·衛風·伯兮》所寫:“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主人公為相思所苦而容貌憔悴。這幾句,表面上無一字寫思婦,只描述了自然景物,居室環境,實際字字暗示思婦的心境,融情入景,以境襯情,寫得耐人尋味。
后六句直接寫思婦孤寢獨處的內心苦悶和凄涼。“襟懷”四句,寫思婦自 “佳人”遠去,夜眠獨寢的空虛。“襟懷擁虛景”,由于思念心切,夜眠時,出現了他的影子擁入懷中為伴的幻覺。“輕衾覆空床”,進一步強調思婦反復回味過去歡樂相聚的快樂和離別獨處的苦楚。“居歡”兩句,和俗話所說的“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為同一意思,抒寫女主人公與丈夫在一起時,陶醉于幸福的歡愛之中,只感到春宵的短促;而今一旦離別,空床獨寢,夜不成眠,以至于怨恨這寂寞的夜晚多么漫長! “居歡” 與“在戚”兩個對偶句形成一歡、一戚,一惜、一怨兩種情緒的鮮明對比,以昨日之歡反襯今日之戚,真切地寫出了思婦的心態。最后兩句,以思婦無可奈何的感嘆收束全詩。“拊枕”,寫思婦寂寞苦悶之極,用手拍著枕頭發出狐獨的唉嘆,這是獨枕無伴、欲哭無淚的悲戚之情的集中噴發,是“心內傷” 的外在表現,也是她深切思念丈夫合乎邏輯的發展。
張華此詩寫女性對丈夫的癡戀情思,或寫景,或抒情,描摹細膩真實;所寫內容雖涉及夫妻枕席之歡,卻艷而不佻,深情感人,未墮惡趣;全詩除結尾二句外,其他八句均運用了對偶句式,顯得整齊勻稱,但又略嫌雕琢呆板。
上一篇:《歸園田居(其三)》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我沿著初雪漫步》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