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游已恨失芝公,陳躅空留夢境中。
欲問孤云何處去,庭前雙樹自西風。
寄老庵何在?不得而知,但僧芝原是庵中的僧人是可以從詩題中得知的。看來僧芝原與詩人頗有往還,而當賀鑄離開數年之后重游此地,僧芝已經“圓寂”,詩人有感于此,寫下了這首詩。
“浪游已恨失芝公,陳躅空留夢境中。”詩人經過數年浪游,又到寄老庵,卻再也見不到僧芝了,這給詩人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與愴情! 人世滄桑,變幻莫測,原來抵掌談禪的方外友人,現在卻不見了蹤跡,這引起了詩人的傷感。“陳躅”,過去的行跡。芝公已經不在了,只有以前的行跡還留在夢境之中,這就更增添了人生的虛幻感。佛家視人生如夢如幻,以此作為消弭精神磨難的一種思想方法。“夢境”雖然可能是詩人的心靈寫實,但卻帶著濃重的禪學意味。
“欲問孤云何處去?庭前雙樹自西風。”這兩句也充滿著禪機。“孤云”,比喻僧芝的魂靈。詩人目睹庵中陳跡,懷念芝公,思緒悠然,暗問芝公魂靈飄到哪里去了。“孤云”飄浮,沒有依止,禪家公案也常用此類喻象。如 “問如何是天柱家風? 師曰: 時有白云來閉戶,更無風月四山流。”(《景德傳燈錄》)。“庭前雙樹自西風”是對上句的回答。“雙樹”,用釋迦牟尼涅槃典。據說釋迦牟尼80歲那年,在從王舍城前往舍衛城的路上,涅槃于拘尸那迦的兩棵娑羅樹之下。故“雙樹”指代釋迦牟尼涅槃,在此則喻僧芝之逝世。“庭前雙樹”這一提法,可知僧芝即逝世于這個寄老庵中。“自西風”者,西風繚繞于雙樹枝頭,哀號著,表示對僧芝的依戀,哀悼。這是詩人感情的外化,表達了詩人對僧芝的深厚情誼。
上一篇:禪詩《鄂州南樓書事四首之一》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金山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