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原文與翻譯、賞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①,行歌盡落梅②。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④。
【注釋】 ①秾李:秾艷的桃李,形容婦女容貌服飾的美麗。②落梅:即《梅花落》,樂府曲辭名。③金吾: 京城中的禁衛(wèi)軍。④玉漏: 古代計時的漏壺。
【詩大意】 像火紅的樹,像明艷的花,一望不盡的花燈閃爍環(huán)合; 一串串明燈點綴著城河上的橋梁,橋梁宛若由繁星構(gòu)成,城門上的鐵鎖一齊打開。香車寶馬過去了,揚起一片看不見的塵土;明月當頭,相伴人們走來。游游逛逛的歌妓們都盛妝濃抹,艷如桃李; 一邊走一邊唱著《梅花落》暢意開懷。在這一年一度取消宵禁的元宵之夜;銅壺玉漏啊,且莫指示夜盡的時刻把人相催。
【賞析】 唐朝自 “貞觀之治” 到 “開元全盛”期間,社會經(jīng)濟一直處于上升狀態(tài),首都長安更是物質(zhì)文化繁榮的中心。每年元宵之夜,城里都要舉行燈會。屆時,朝廷取消平日的宵禁令,合城官吏市民齊出賞燈,車水馬龍,人山人海,歌吹沸天,歡聲如潮,喜慶的氣氛為一年之最。這種風俗活動自然適應(yīng)了上層統(tǒng)治階級點綴升平的需要。這首詩所描繪的元宵之夜的景象,可說是上述情況的一個投影。
詩的前兩句,寫大放花燈的景觀。“火樹銀花合”,是說俯瞰環(huán)城到處是燈光閃爍。“火樹銀花”,形容花燈的交織錯落,燈光的閃爍輝映,璀璨明麗,如花樹一樣,仿佛融匯著一片盎然的春意。不難想見,這種由燈光構(gòu)成的“花樹”交輝的景致,較之自然界真正的花樹更為神奇。“合”,是周合的意思。下一“合”字,擴大了視野,增加了立體感,更見出花燈的繁盛。“星橋鐵鎖開”,寫城河的燈景和城門的情況。“星橋”,指城河上的橋。著一“星”字,是因為橋上裝點著無數(shù)的明燈,照得城河如同天上的星河;燈光閃爍的橋浮在“星河”上面,自然也就成了“星橋”。這一景觀憑空增添了奇幻的色彩。“鐵鎖開”,是說毗鄰城河的城門上的鐵鎖統(tǒng)統(tǒng)打開了。這個“開”字,與上句“合”字相對,字面意義相反,而內(nèi)在因果關(guān)系十分密切。正因為花燈繁盛壯觀,所以賞燈的人才格外多,城門的開,是為了任人通行。這又巧妙自然地過渡到下面四句寫游人觀燈的歡樂場面,同時與后面“金吾不禁夜”遙相照應(yīng)。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暗塵”是寫馬蹄行走揚起的塵土,因為人多,又是夜間,這塵土不易看清,所以叫“暗塵”。這是寫乘車騎馬的賞燈人。“明月逐人”,一方面交待出這是個月白風清的夜晚,一方面也寫出因為是十五夜,明月正圓,人們不論走到哪里,頭上都有這輪圓月相照的情景。“逐”字,是相跟相伴之意,飽含著感情色彩。古時有句諺語叫作“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宵觀賞花燈而有“明月逐人”,明月確似有知,為燈會添彩,為游人助興了。接下去二句于游人中單單拈出歌妓,寫她們盛妝濃抹,花枝招展,艷如桃李,一邊行走在燈前月下,一邊唱著《梅花落》的曲調(diào)。初唐時代,長安城里王侯貴戚之家養(yǎng)歌舞妓之風很盛,平時主人出游,她們也隨從著,今宵她們的出現(xiàn),可見賞燈之人遍及各個階層。
最后兩句,揭示人們流連不愿歸返的心理。唯其是“金吾不禁夜”,更顯得這良宵佳節(jié)的可貴。人們多么希望這美好的夜晚不要匆匆過去,“玉漏莫相催”,言有盡而意未窮。全詩在這里戛然而止,余韻不盡。
上一篇:《橫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法蘭西花園》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