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①》唐詩賞析,《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原文與注釋
杜 甫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②
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③
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④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⑤
【注釋】 ①金光門:長安志: “唐京師外郭城西面三門,北曰明遠,中曰金門,南曰延平?!?間道:偏僻小路。華州掾:掾 (yuan),屬吏,指任華州司功,為刺史屬員。②此道:指金光門。歸順:指由小路至風翔進見肅宗。胡:指安史亂兵。③破膽:心驚膽顫。招魂:呼喚靈魂歸來。④近侍:指任左拾遺。京邑:京都。移官:指移華州掾。至尊:皇帝。⑤駐馬:使坐騎停止不前。千門:千家萬戶,指宮闕。
【鑒賞】 至德二年 (757),唐肅宗在鳳翔時,房琯為宰相,自請率兵討伐安史叛軍,后敗,被罷相。時杜甫為左拾遺,上書言房琯有才,不宜罷官。肅宗怒,幸得宰相張鎬力救,得免于難。朝廷遷回長安后,于第二年乾元元年(758) 夏末與房琯、嚴武一起貶官,貶為華州司戶參軍。此詩寫于他將離開長安之時,抒發了他因政治上受打擊而憂慮國事的心情。
首聯: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寫當年自己由淪陷的長安逃到肅宗所在地鳳翔,也是從此偏僻小道走出,那時西郊的安史叛軍還很多。
頷聯: “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 寫現在回憶起來,還心驚膽破,失魂落魄,應把魂靈召喚回來才是。以上兩聯表明詩人當年冒著殺頭危險去鳳翔,突出表現他忠君愛國心之強烈!
頸聯: “近侍歸京邑,移官豈至尊?!?寫他到鳳翔后,在肅宗面前擔任左拾遺之官,盡心盡職地工作。如今卻橫遭貶謫,到京師東一百八十里的華州去任司戶參軍,這難道是皇帝的本意么?一反詰句,表明詩人不敢歸怨于君。
尾聯: “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 寫自己無才 (本領) 且衰老,這年杜甫才四十六歲,且詩才橫溢,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既非 “無才”,也非 “衰老”,可見這是詩人的自責之詞,也是憤懣之語。正因為他寄希望于唐室中興,故在他再出國門 (金光門) 時,駐馬回望宮闕,不禁悲從中來。正如屈原在《離騷》 中所云: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其中的悲憤難言之痛,可想而知。
全詩敘事抒情,既有自己忠于王室而無辜被貶的忿怨,也有對朝廷不納忠言,罷去良相,信任奸佞,將招致國家破敗的諷喻。
上一篇:《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元中丞》唐詩賞析,《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元中丞》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溫庭筠·蘇武廟》唐詩賞析,《蘇武廟》原文與注釋